- 政策文件
各县(市)区卫生局,市级医疗卫生单位,各处室:
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志(2008)〉编修实施方案、事例、大纲、任务分工的通知》(甬党办〔2005〕69号)和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明确做好二轮修志职责分工的通知》(甬志办〔2005〕5号)等文件精神,为认真做好《宁波市志(2008)》卫生部分的编修和续志工作,特通知如下。
一、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存实的原则,全面、准确地记述近二十年来我市卫生改革与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经验,通过回顾历史、总结经验,为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探寻规律、科学决策服务;为推进宁波卫生事业又快又好发展服务。
二、工作体制
成立编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编撰工作的组织领导,确定体例与结构,审定全稿等工作。王仁元副局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相关处室长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编撰工作实行主笔负责制。鲁小江同志任主笔,主持日常编撰工作,负责志书的设计和总纂。执笔由主笔推荐,承担卷章的撰写、统稿和审改工作。
各市级医疗卫生单位办公室主任、局机关各处室指定1名同志任联络员,负责相关内容的组稿和供稿。
为保证志书质量,聘请老领导、老同志为志书写作顾问。
组长:王仁元 副局长
成员:顾坚苹 夏冠斌 邬骏跃 李冠伟 高 巍 章国平 施寅铨 俞文源 孙 峰 许伯强 金美君 鲁小江
夏冠斌兼任办公室主任。
主笔:鲁小江
执笔:钱文广 赵云龙
联络员:各市级医疗卫生单位办公室主任,于建美 陆丽丽 陆红娟 徐建维 郭永斌 白 昀 俞维萍 吴惠杰 胡宁军柳迪
顾问:朱元卿 陈祖祥 周兴荣 徐临麟 朱家贤 王晖 沈树恩 邱志庚 裘孟阳
三、工作任务
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志书的志(正文部分)、传、表上限起自1991年,下限至2008年。其中涉及医疗卫生相关的章节主要是:第39卷(社会团体)第五章(公益团体)第二节:红十字会;第56卷:医疗保健,除“药政”一章,共5个章节;第58卷(社会生活)第三章:社会公共卫生体系,分环境卫生、食品与饮水卫生、行业卫生、爱国卫生运动,共四个小节。志书总字数400万字,其中卫生相关近10万字。编撰提纲与供稿分工详见附件。
四、时间安排
《宁波市志(2008)》计划于2010年出版,从起步到出版共约8年。根据市志办要求,各部门2006年底完成1991-2005年的本部门稿件,2007-2009年的每上半年确保完成上一年度本部门的稿件。
根据本部门实际,卫生志编修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一)准备阶段:(2006年4月底前)
确定执笔者人选,落实各单位撰稿人。开展调研,召开有关专家、老同志、局各处室有关同志座谈会,确定卫生志章、节、目的主题及内容。布置供稿和撰稿任务。
(二)起草阶段:(2006年8月底前)
各地、各单位和各处室完成供稿,各撰稿人完成初稿。
(三)审定阶段:(2006年11月底前)
局编撰工作领导小组审阅全稿,修改后形成宁波市志卫生部分(1991年-2005年),报市方志办。
(四)续编阶段:2007年起至2009年,每年3-5月份,完成上一年度的稿件。
五、编撰要求
质量是志书的生命力所在。在编撰的每个阶段和操作的每个环节,必须树立精品意识,努力提高质量。
(一)篇目科学、结构严谨。要门类齐全、条理清晰、分类得当、层次清楚、排列科学、合乎逻辑。章、节、目设置关系明确,篇幅安排比例适当,既突出重点和特色,又增强涵盖面,尽量避免重复和交叉。
(二)观点正确、与时俱进。在述事、记人等各个方面要有所创新,做到与时俱进,以卫生事业发展出现的新事物、新特点、新导向作为编撰的重要依据。
(三)内容全面、记述客观。内容要全面反映近20年来宁波卫生事业的变迁,做到横不缺项,纵不断线。记述要客观,要忠于史实,实事求是,既能以述记事,又要寓论于述,提高艺术品味和学术价值。
(四)突出重点、特色鲜明。无论从结构还是从内容上都要充分体现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这一特点,充分展现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等方面工作的进展。
(五)资料详实、史实准确。资料要全面、详细、真实;要鉴别资料的真伪,力求去伪存真、去粗存精。
(六)言语简洁、表述规范。遵照《宁波市地方志行文暂行规定》行文,表述规范统一,做到言语朴实准确、言简意赅。
(七)图文并茂、排印精美。在言语文字简练生动的同时,要重视图表、照片等资料的收录,并与文字有一定的数量比例,力求图文并茂、排版美观、印刷精美。
(八)查阅方便、便于普及。要加大索引的篇幅,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方便检索;将新编志书推上宁波卫生网,推广普及,扩大影响。
附件:《宁波市志(2008)》卫生部分编撰提纲与供稿分工
二○○六年四月三十日
附件:
《宁波市志(2008)》卫生部分编撰提纲与供稿分工
第五十六卷 医疗卫生保健
序
第一章 医疗卫生机构
第一节 卫生事业(办公室)
第二节 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同上)
一、市卫生局1991~2005年局领导名录(同上)
二、处室设置情况(政治处)
三、文明单位名录(同上)
第三节 医疗机构
一、中医
中医概况(医政中医处)
1.中医专科
2.市中医医院(市中医院)
[附各县(市)区中医院概况](各县(市)、区卫生局)
3.中医学继承发扬(医政中医处)
4.中西医结合(同上)
(含莨菪类药与微循环研究)
二、西医
西医概况(同上)
医院(相应医疗单位和县(市)、区卫生局)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宁波市第一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宁波市传染病医院、宁波市保黎医院、宁波市康宁医院、宁波市华慈医院、鄞州人民医院、镇海龙赛医院、北仑宗瑞医院、宁波市第六医院、江北区人民医院、解放军第113医院、各县(市)第一人民医院概况
三、乡镇及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概况(基妇处)
四、民营医疗机构概况(医政中医处)
五、其他医疗机构概况(企业、学校、机关)(同上)
第四节 卫生机构(相应单位)
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波市卫生监督所、宁波市急救中心、宁波市中心血站、宁波市献血办、宁波市医学信息研究所、宁波市微循环与莨菪类药研究所
第五节 医学教育机构(相应单位)
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大学医学院
第六节 医事团体(政治处、医政处)
第七节 社会捐赠(规财处)
第八节 卫生经费(同上)
1991~2005年卫生事业经费一览表
第二章 医疗卫生服务
第一节 卫生队伍(政治处)
一、卫生队伍建设和人才引进
二、宁波市卫生技术人员数(一览表)
三、2005年卫生队伍结构
第二节 医疗设备(医政中医处)
第三节 医疗技术(同上)
第四节 医学教育与科研(同上)
第五节 医疗救护体系(同上)
第六节 献血管理(同上)
第七节 农村卫生服务(基妇处)
(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第八节 社区卫生服务(同上)
第九节 卫生交流与合作(办公室)
第十节 医疗扶贫(办公室、医政中医处、基妇处)
第三章 妇幼保健(基妇处)
第一节 妇女保健
第二节 儿童保健
第四章 卫生监督(卫监处、市卫生监督所)
概 况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
第二节 食品卫生监督
第三节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
第四节 职业卫生监督
第五节 放射卫生监督
第六节 学校卫生监督
第七节 饮用水卫生监督
第八节 化妆品卫生监督
第九节 卫生监督体系建设
第五章 疾病预防控制(疾控处、市疾控中心)
概 况
第一节 疾病防治
一、传染病防治
1. 甲类传染病防治
2. 乙类传染病防治
3. 丙类传染病防治
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
三、地方病防治
第二节 健康教育与促进
第三节 儿童计划免疫
第四节 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
1.应急指挥体系
2.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3.监测、预警和报告体系
第六章 重大事件及活动(办公室、各相关处室)
第三十九卷 社会团体
第五章 公益团体
第二节 红十字会(市红会办)
第五十八卷 社会生活
第三章 社会公共卫生体系(卫监处、市卫生监督所)
第一节 环境卫生
第二节 食品与饮用水卫生
第三节 行业卫生
第四节 爱国卫生运动(市爱卫办)
【返回首页】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