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区做好社区卫生服务 让千家万户共享发展成果

来源:宁波市卫生计生委

时间:
江北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紧紧围绕省、市卫生工作目标,以政府为主导和行政推动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完善政策保障,不断拓展外延、深化内涵,这项工作取得了全面发展。

(一)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力度。

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及其配套文件精神,结合该区实际,相继出台了《江北区农民健康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纲要》、《关于开展大学生村医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江北区公共卫生联络员管理办法》、《江北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核细则》、《江北区社区卫生技术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江北区医疗质量促进计划实施方案》、《江北区社区责任医生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同时,区财政不断加大投入,从2006年起,区政府每年投入150万元用于社区卫技人员教育培训;保障连续三年招考的60名大学生村医工资补助经费及“五金”费用;补助新增20名基层防保工作人员每人每年5.5万元的经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在2006年达到15元/服务人口,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为全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尤其是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快速、良性地发展提供了强力保障,与兄弟区的差距日益缩小。

(二)加强网络建设,夯实服务基础。

一是建立管理网络。全区基本建成区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公共卫生管理员、公共卫生联络员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协调小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公室、社区责任医生为主体的社区卫生管理网络,建立了分级负责、逐级考核的工作机制,协调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二是健全服务网络。通过对现有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和优化配置,规划共设置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扩、迁)建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已基本落实了江北区人民医院、洪塘街道、白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迁建和甬江、文教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新址选定,建设工作正在积极落实中。与此同时,按照“示范、标准、过渡”的建设模式和标准, 2007年拟完成2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任务。三是积极开展创建工作。2006年,中马、白沙、孔浦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宁波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工作;慈城、洪塘、庄桥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宁波市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工作;庄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作为第一批省级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单位通过创建验收评估,目前慈城、孔浦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列入第二批省级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单位。

(三)创新服务机制,拓宽服务内涵。

一是推广实施社区责任医生制。依照责任分区、团队合作、综合服务、绩效管理的工作原则,积极引导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重心下移,构建新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平台,目前该制度已全面推行,建立社区责任医生团队87个,社区责任医生数241人,社区责任医生覆盖率达100%,已为18.65万人建立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建档率82.95%,为6.97万名参保农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3.94%,65岁以上老人建档率达92%以上,参保农民出院两周回访率达100%。二是推出医学检查(检验)“一单通”。简化就医环节,降低就医费用,2006年初在全区推出医学检查(检验)申请、报告相互认可制度,深受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及群众的欢迎。三是建立社区多发病防治学校和俱乐部。为探索构建政府、部门、社区、家庭、个人及医疗卫生单位互动的慢病防治机制,在5个社区先后建立了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俱乐部和“腰背痛”学校,开展以健康教育、用药指导、跟踪随访为主要内容的各种联谊活动,切实提高了辖区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慢病防治意识。四是推行健康检查上门巡回制和医疗巡回长效机制。改变原有农民上医院体检模式,建立了两年一次的健康检查进村上门巡回制,对辖区参保农民以村为单位进行健康检查全覆盖,目前,已完成对4个涉农街道的1.36万参保农民的健康体检工作。同时开展好每月一次的医疗巡回活动,至今,已深入山区、农村、民工集聚地、企业、福利院等巡诊35次,惠及群众2万多人,免费赠送药品4万多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医疗巡回活动还被评为06年度宁波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通过机制创新、服务模式转变,提升了医疗卫生服务形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得到了辖区居民群众的肯定。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一是提高人员服务能力。结合区政府与天一职业技术学院协议内容,整合培训资源,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类卫技人员实施岗位培训,在提升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也充分更新了服务理念。2006-2007年,已系统培训257人次,其中全科医生66名,社区护士63名,预防保健人员63名,乡村医生65名。二是提高机构服务能力。认真落实市级医院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相互签订对口协议,明确支援目标和任务,通过专家坐诊、业务讲座、定期查房、科室帮扶、开设社区健康教育课和卫技人员实践培训等工作,进一步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

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奠定了和谐社会基础,让千家万户共享发展成果。首先,初步建立起了稳定长效的投入保障机制,社区卫生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员经费得到基本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政策基本得到了明确;其次,深化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初步建成以区人民医院为龙头,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监督、疾控、妇保为指导,专科医院、民营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站2005-2007三年建设规划,大力加强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社区责任医生制全面推广,人员队伍素质逐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为推动该区构建和谐江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至2006年底,该区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5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50余人,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医务人员170余人。2006年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达98万人次,与2005年同比提升了10.79%,门急诊人次占到了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区内的市级综合和专科医院)总量的47%,占区属医疗机构总量的81.7%。去年底抽样调查显示,群众对该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综合满意度达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