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政府全揽农村社区卫生工作

来源:宁波市卫生计生委

时间:

  近年来,北仑区农村社区卫生工作按照城乡联动、一体化推进的总体要求,全面实行健康无缝化管理,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这主要得益于政府全揽农村社区卫生工作。

  一是政府切实把农村社区卫生工作摆在突出位置。

  这几年,区领导高度关注农村社区居民健康,组成专题调研组,历时三个多月,由政府领导带队深入农村卫生室等200多家基层单位调研社区卫生工作。专门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赴英国、上海等地参观考察学习社区卫生工作先进经验和理念。区政府多次召开常务会议,商讨研究社区卫生工作,就制订规划、组建形式、经费投入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文件。各街道(乡镇)积极投入到具体的工作中,组建了各村公共卫生联络员,详细部署社区卫生工作,落实业务用房、政策宣传等任务;发改、财政等部门全力支持社区卫生工作,在规划、经费等政策上给予倾斜支持。区政府将社区卫生工作列入“北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专门出台了《北仑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三年规划及实施方案》等十二个政策性文件,明确了相应的工作目标要求,确保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规范开展。

  二是政府科学规范建设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点。

  根据三年规划方案,区政府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思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以宁波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的标准,全区8个街道、乡镇卫生院均成功实现了转型建设任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标准化建设合格率达到75%。同时,按照“城乡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的三统一原则,农村以1公里服务半径或15分钟服务圈设置要求,全区共规划设置72家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并明确了中心下延、分院改建、村卫生室改建(合建)、社会力量举办等举办方式。为体现公平择优原则,区里专门制订了《北仑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招标文件》,成立招标评审小组和评审监督小组,进行公开招标确定。且要求街道乡镇参与招投标和落实经费,区招投标中心把关方案,人事部门帮助解决人员问题。在确定建设标准方面,用房面积按照3平方米/百户的标准配置,农村站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城区站不少于150平方米,并对科室要求、设备配置等作出规定,社区卫生服务站则全部按照标准进行建设做到一步到位。

  三是政府全力投入确保社区卫生工作顺利进行。

  在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过程中,区政府、各街道(乡镇)针对区域实际情况,加大专项投入,出台《北仑区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启动补助办法》,对验收合格核准执业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区财政每站给予1—5万一次性启动补助。对已建及拟规划建设的72家站按其服务人口、规模等分成四类,区财政每年划拨一定的经费进行专项补贴,甲类站2元/人/年,乙类站4元/人/年,丙类站7元/人/年,丁类站10元/人/年;部分偏远山区、海岛社区卫生服务站,区财政根据其考核结果又另予适当补贴。在政策保障上,社区卫生服务站享受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待遇。至去年底,全区已建成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47家,业务用房由当地街道(乡镇)政府无偿提供解决。三年来,区财政共专项投入373万元,8个街道(乡镇)共投入经费280万元;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明确规定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门诊费用给予一定比例的报销,分别从去年的10%提高到今年的20%;同时根据北仑区外来人口众多的现状,对社区卫生服务实行全覆盖,将外来人口统一纳入管理,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

  四是政府指导开展社区健康服务无缝化管理。

  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区卫生行政部门全面指导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全面推行中心与站一体化管理,8家中心因地制宜设置了公共卫生服务部,统一承担辖区内疾病预防、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工作。站点的业务则由区卫生行政部门和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并与中心实行“五统一”管理,制订分配方案与考核办法,考核结果与社区责任医生奖金分配挂钩。全面实施社区责任医生制度,出台《北仑区推广社区责任医生工作方案》,组建社区责任医生团队72支,社区责任医生覆盖率达到100%,基本实现了“家家拥有社区责任医生,人人享有社区卫生服务”的目标。去年,全区社区门诊量占总门诊量的65.1%。全面开展区域内双向转诊工作,制订出台了《北仑区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双向转诊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先后与区人民医院、开发区中心医院书面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实现了区域内全覆盖。一年来,群众反映非常满意。全面提供慢病管理等便民服务,帮助社区居民上门入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输入专用系统管理软件,建档率达75%以上;出台《北仑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实施方案(2006—2008)》,开展系统随访管理;构建残疾人三级康复服务技术指导网络,17家站按要求配置了残疾人康复器械;对偏远农村建立流动医院,实行巡回医疗服务。全面培养社区全科医务人员,在各街道(乡镇)级卫生院分期分批开展全科医学及社区护理转岗培训工作,至今,全区已有326名临床医护人员参加了培训,同时,在区域内实施综合性医院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制度,以传、帮、带形式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全面加强监督考核管理,制订社区卫生服务考核管理办法,纳入年度街道(乡镇)工作考核内容,实施社区卫生民主评议制度,评议结果与年终奖金挂钩,去年综合满意度达到96.3%。

来源:宁波市卫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