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坚持开放流动,努力加强自身队伍的建设,积极创造条件,以期造就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高素质的研究群体。
(1) 研究队伍结构与特点
实验室共有固定研究人员21名,其中博士2名,硕士研究生 5名,高级职称人员11名,中级职称人员10名。
目前,实验室研究队伍老中青结合,以中青年研究人员为核心,基本形成了较为合理的实验室研究队伍结构。
(2) 中青年研究群体
经过近2年的筹建与发展,实验室形成了涵盖无机毒物研究与控制、有机毒物研究与控制、生物毒素研究与控制、作业环境微量毒物研究与控制及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等五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围绕主要研究方向,以各类科学研究项目为基础,实验室初步组建成了5个中青年创新研究群体。
1)无机毒物研究与控制研究群体:在金米聪主任技师等的领导下,以现代光谱检测技术为支持,以各类科研项目为主干,结合无机毒物的生物利用与代谢研究,深入开展基于石墨炉和火焰原子吸收、原子荧光及离子色谱技术的毒物残留检测与机理的研究,发展复杂基质下无机元素的痕量分析和形态分析方法。
2)有机毒物研究与控制研究群体:在李继革副主任技师等的领导下,以现代气相色谱及气/质联用技术为支持,通过对现场采样技术、样品处理技术和色谱分离及检测技术的结合,努力探索多组份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及易挥发性有机物的快速分析检测技术平台。
3)生物毒素研究与控制研究群体:在金米聪主任技师等的领导下,以现代柱色谱分离技术、质谱技术及核磁技术为支持,开展动物毒素、植物毒素和细菌毒素的分离、纯化、检测及控制技术研究,探索生物毒素指纹信息图谱的理论和方法,建立海洋动物毒素、植物毒素和细菌毒素的指纹图谱,研究生物毒素的形成、迁移及去毒机理,发展先进、高效的生物毒素的去毒技术和中毒控制技术。
4)作业环境中微量毒物研究与控制研究群体:在王群利副主任医师和毛国传副主任医师等的领导下,以职业卫生安全评价项目为主要支持,开展作业环境中微量毒物的信息集成、危害评估和控制技术研究,结合现代色谱、光谱分析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探讨作业工人对微量毒物的中毒机理,研究作业环境中微量毒物的健康风险评估,提出切实可行的作业环境中微量毒物的控制措施。
5)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研究群体:在陈晓红主任技师等的领导下,运用现代分析检测技术,开展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构建高效、普适、快速、准确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平台,服务于我市的食品安全工程。
仪器名称及型号
|
生产厂家/国别
|
1100 series LC/MSD Trap SL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
美国Agilent公司
|
Agilent 1100型液相色谱仪
|
美国Agilent 公司
|
Waters 2695型液相色谱仪
|
美国Waters 公司
|
Saturn 2000型气/质联用仪
|
美国Varian公司
|
ICS2000型离子色谱仪
|
美国Dionex 公司
|
Agilent 6890型气相色谱仪(配FPD、ECD检测器、吹扫捕集仪和顶空系统)
|
美国Agilent 公司
|
Agilent 6890型气相色谱仪(配FID检测器)
|
美国Agilent 公司
|
PE 8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
|
美国PE公司
|
AA 6701型原子吸收光谱仪
|
日本Shimadzu公司
|
AFS 830型原子荧光分光光度仪
|
北京吉天公司
|
VARIO型凝胶分离净化系统(GPC)
|
德国LCTech公司
|
UV 2401型紫外分光度计
|
日本Shimadzu公司
|
Legend RT型高速冷冻离心机
|
德国Heraeus公司
|
旋转蒸发仪
|
德国Heidolph公司
|
氮吹仪
|
美国Organomation公司
|
固相萃取仪
|
美国Supelco公司
|
匀质机T25型
|
德国IK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