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下沉、两提升"长效机制建设
省院带县院,试解看病难
来源:浙江日报来源:宁波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0-03-19 10:22      阅读次数:
[ ]【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昨天上午,“浙江省中医院北仑分院”的牌匾,挂在了北仑区中医院的大门口。

    从这天起,浙江省中医院的两个优势专科——中医妇科和消化内科的多位医生,每周将到北仑区中医院坐诊两天。

    这并非省城大医院和北仑区医院的第一次“握手”。去年1月份,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正式托管北仑区人民医院,成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北仑分院”。

    派医生长期坐诊、帮助培训、实行托管、双向转诊……宁波北仑区主动“联姻”省城大医院,创新医疗下乡模式,走出了一条“大院带县院”、解决基层群众就医难的新路。

    名医上门“收徒”

    为了筹备浙江省中医院北仑分院,省中医院和北仑区中医院先期已经开展了近半年的试点合作。去年8月以来,省中医院已经先后派出消化内科、中医妇科等12名拥有高级、副高以上职称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专家,到北仑区中医院长期坐诊。

    北仑区中医院院长周光辉说,请来这些省城医生,不仅仅是为了现场给病人把脉问诊,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他们以上门“收徒”的形式,指导本院医生提高医疗水平。

    省中医院还将免费安排60到100名当地医生到杭州进修,下步还将就几个重点中医学科进行更加紧密型的合作。

    周光辉坦言,虽然去年医院的年门诊量已经超过了50万人次,但看的病大多只是一些“低层次”疾病。比如在消化内科,病人只能在医院进行胃肠镜简单检查,如果检查结果不好,病人只能跑到宁波市区甚至是上海等地的大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医院专门为现场坐诊的省城专家分别配备一个专门的徒弟,师傅一边看病一边指导,徒弟则在一边现场抄方、观摩学习。

    已经工作近4年的消化内科毛国章医生,有了省城“师傅”之后,在去年下半年第一次做起了主刀医生,为一名40多岁的女病人开展内窥镜摘除息肉术,帮助病人拿下了一个直径一公分的胃窦部息肉。“虽然手术时间只有短短十几分钟,但对我、对医院来说,这都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他说。在这之后,医院消化内科又先后掌握了内窥镜止血、取异物等新技术。

    “每年对老百姓满意度的调查中,要求改善医疗服务水平的呼声最强烈。”北仑区区长华伟说,为了改善医疗服务水平,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十一五”期间投入8.5亿元,加强医院硬件建设,对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以及有关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改扩建。

    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全区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联姻省城大医院,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北仑区解决群众就医难的一个现实选择。

    “去年,我们在浙江大学主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与浙医一院达成全面合作协议。今年,我们又在省卫生厅、浙江中医药大学、省中医药管理局的重视和支持下,与省中医院开展全面合作,其目的就是希望把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更多地引入基层,进而带动提高全区的卫生事业发展水平,更好地保障全区人民的身体健康。”北仑区委书记陈利幸介绍说。

    外出病人回流 

    近年来,北仑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北仑人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但与之并不协调的是,当地的医疗服务水平并没有相应提高。家门口的医院难以解决问题,许多北仑人无奈之下只好舍近求远,走上费时又费力的外出求医之路,到杭州、宁波和上海等地找专家看病。

    “2008年,全区病人到区外住院的比例达到了51.1%,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住院病人选择到区外的三级大医院就诊。”北仑区卫生局副局长胡峰印介绍说。

    然而,从去年1月1日浙医一院正式托管北仑区人民医院、首批11位专家进驻北仑起,情况却开始悄然变化。一年多来,“浙一”共有15个学科的60余名副高以上的专家进驻北仑分院,这些专家半年轮换一次,周一至周五全部“蹲点”北仑。

    听说“浙一”专家到了北仑,许多原本要去外地看病的病人纷纷回流,跑到北仑人民医院来。

    家住大榭开发区的病人周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个。“谢谢你们,我总算可以睡个安稳觉了。”3月16日,他在办完出院手续后,激动地和医生握手道别。

    因为患有脾脏肿大,周先生到上海、宁波市区辗转求医十多年,一直没有查出病因。到最后肚子里就像挂了个3斤重的小西瓜,整日坐卧不安,饱受折磨。今年3月2日,他在家人的陪同下慕名来到了北仑人民医院,想要做脾脏切除手术。

    “浙一”普外科专家王敏等人经过联合会诊后,找到了周先生的病因,原来这是一种骨髓纤维化导致的脾脏肿大,服用药物之后可以有效治疗。“只花了2400元钱,就把10年的老毛病的原因找到了,而且还不用做手术,真的太好了。”周先生高兴地说。

    据北仑区卫生局统计,过去一年时间里,北仑住院病人区外就诊率已经从51.1%降到了44.4%。按照全区2.5万人次的住院人次来计算,北仑区外出就医的病人减少了接近1700人。

    “大医院门庭若市,小医院门可罗雀,这确实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我们相信,随着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的不断输入,随着基层医疗力量的不断加强,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病人选择就近就医。”胡峰印说。

    网络延及乡镇

    怎样将省级优质医疗资源向乡镇延伸?北仑区在与“浙一”等省级医院的合作中,也不断对此进行了探索。

    今年1月8日,为了让偏远的海岛乡——梅山乡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北仑区人民医院派出多名专家进驻梅山乡卫生院,对其实行全面管理,使其成为了浙医一院北仑分院的“分院”。以前海岛居民要看上好医生,只有摆渡出来看病,现在他们不出海岛,也能看上“浙一”专家。

    不仅如此,浙医一院副院长、北仑分院院长顾国煜说,为了提高北仑当地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让更多北仑人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浙医一院除了选派专家团队进驻北仑、开展教学培训科研等工作之外,还不断探索通过为北仑当地医院配备远程医疗网络系统,开展双向转诊等服务,帮助提高当地医生水平。

    66岁的刘大爷是一名从小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诊来的患者。“这几天一直觉得头晕,结果到社区医院一检查,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医生给我开了转诊单,到北仑人民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在刘大爷的转诊单上,除了老人的身份信息外,还有社区医生对老人病情的简要概述以及初步诊断结果。社区医生通过网络与北仑人民医院联系预约,病人只要拿着这份转诊单,便能直接到北仑分院看病。

    据介绍,过去一年北仑区人民医院共实现双向转诊1875次,转诊率达98%。“病人先到社区服务中心就诊,如果是疑难病人可以方便快捷地转诊到县级医院。在县级医院诊治完成后,再转回社区进一步康复治疗,有效地降低了医疗费用。另外,社区医生会定期上门进行回访,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康复,并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治疗。”顾国煜说。

    同时,浙医一院还以北仑分院为支点,和当地六个距离县城比较远的乡镇卫生院开通了网络医疗服务平台,由浙医一院专家通过这一网络为当地社区医院开展临床诊断、持续监护、病例讨论、学术讲座等,帮助他们提高诊治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

    北仑区希望,通过这种以县级医院为核心,上联城市三级医院、下联乡镇社区卫生院的三级医疗网络,在全区打造一个“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最终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切实减轻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而这,也正是北仑引进省城优质医疗资源,创新医疗下乡模式的根本目的。


【返回首页】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