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下沉、两提升"长效机制建设
余姚市扎实推进“双下沉、两提升”工作
来源:余姚卫计局来源:宁波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6-11-22 16:05      阅读次数:
[ ]【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余姚市根据省委、省政府“让医学人才下沉、城市医院下沉,促进县域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提升”的要求,努力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分级诊疗体系逐步构建,较好地满足了市民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今年1—10月份,全市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总量469.6万人次,同比上涨5.7%。

            创新协作模式,促进城市医院下沉基层。一是加快推动与三甲医院合作。目前,该市人民医院已与省人民医院建立了全面协作关系,市三院心身医学中心全面委托湖州市三院管理,市四院与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建立了全面托管关系,共有6家医疗机构的24个学科与杭州、上海等上级医院建立协作关系。今年1-10月,合作专家团队共来姚536人次,完成门诊7125人次,与合作前相比,合作科室的门诊、住院业务量分别增加20.4%、25.7%,市外转诊率降低18.5%。二是扎实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组建了5个以市级医院为龙头,联合若干家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联合体,覆盖全市20个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体内实行人员、技术、设施、管理等资源的共享和互动。今年1-10月,由基层医疗机构转诊至市级医院的病人达到33258人次,由市级医院转诊至基层医疗机构的病人达13547人次,同比分别增加3.2%和4.8%,位于宁波大市前列。三是继续深化资源共享模式。先后组建临床检验中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心电会诊中心等7个资源共享中心,极大方便了群众的就医。目前,7大资源共享中心年服务量达179万人次。以临床检验中心为例,检验项目达到613种,只要是医生想做的检验项目,病人在当地卫生院就可以做,不需要再跑市级医院。

            二、加大政策支持,推动医疗人才下沉基层。一是加大医生基层服务制度执行力度。出台了《市级医院医生晋升中高级职称前下派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规范市级医院医生基层服务。2014年以来,共下派300余名市级医院骨干医生到基层定期工作。针对基层医疗机构招聘难的现状,委托宁波大学招收定向培养农村社区医生15名,委托温州医科大学培养本科层次农村社区医生10名,目前已全部毕业分配到各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二是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打造特色专业。进一步完善区域医疗资源合理布局,重点扶持基层医疗机构的特色专科(学科)建设。通过市级医院的传帮带,马渚中心卫生院眼科等8个学科被评为市级基层特色学科(专科),并接受为期3年的重点扶持培育,全市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有院内特色学科或重点学科至少2个,各中心卫生院建有市级特色(扶植)学科(专科)1个。三是加快实施培训资源下沉工作。针对以往绝大多数培训项目基层医务人员很少有机会接受的现状,该市在举办各类卫生人员培训班时向基层倾斜。目前,已实现乡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全覆盖,去年以来,共有2000余人参加了远程培训;举办市级卫生科教管理、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等培训班20余次,有效保证了基层卫技人员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

            三、加强内涵建设,切实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一是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余姚市中医医院、市二院迁建工程进展顺利;市康复医院投入运行,填补了余姚市无康复医院的空白。全市21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创建成为省级标准化卫生院(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中3家为省级示范化中心;216家村卫生室完成标准化建设,占规划内村卫生室总数的95.6%。二是智慧健康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检验报告、婚检结果网上查询、网上预约挂号等自助功能相继向公众开放。全面推行结构化电子病历、移动医护,“医达通”等信息化系统,切实提高签约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时效性。今年1-9月,全市共有50533名居民签约,户籍人口签约率达6.05%,重点人群签约率为36.4%。三是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全市市级医院、卫生院以及69%的村级医疗机构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覆盖市、镇(街道)、村三级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已基本形成。市中医医院胃病、骨伤科创建为省中医药重点专科。市人民医院马伟明被评为省级和宁波市级名中医。

            四、注重就医体验,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一是持续开展服务群众主题实践活动。以提高群众对医疗卫生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先后组织开展“三好一满意”、“人民满意医院创建评议”、“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等专项活动,在全系统推行了“关爱患者,从细节做起”的精细化服务十条措施,着力改善群众就医感受。二是积极创新便民惠民服务举措。各市级医院通过成立病人服务中心、开通电子叫号系统等一系列便民惠民措施,努力优化服务流程。如市人民医院成立消化疾病诊疗中心等集门诊、检查、治疗、收费于一体,多学科合作的一站式诊疗服务中心,在方便病人就医的同时提高了诊疗服务能力;市三院推行了“先诊疗后付费”诊疗模式等,深受群众欢迎。三是大力开展“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年”活动。今年5月4日起,在全市公立医疗单位全面开展群众就医体验改善年活动,通过重点打造“健康余姚”微信公众门户、落实挂号实名制和预约挂号、强化医院自助服务等8项内容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品质,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提升对医疗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目前,市级医院门诊实名挂号就诊率为88.58%,各医院均开始提供银联、微信、支付宝等多种形式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服务。从2012年起连续4年开展群众满意度第三方测评,患者对医疗卫生工作的满意率从86.2%提升到92.5%。

     

【返回首页】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