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文明
近年来,宁波市深入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按照“提升城乡品质、建设美丽宁波”的总体部署,从去年10月以来,全面开展了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以清理农村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普通工业垃圾、农业生产垃圾为重点,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推动实现农村环境品质和农民生活质量的大提升。到今年3月,全市2500多个村全部完成了整治任务;到今年6月底,全市农村基本建立起了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经过整治,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极大改善,农民文明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
农村环境整治面广量大、情况复杂,需要有一个操作性比较强的评价标准。在广泛调研、充分征集基层意见的基础上,宁波市提出了“路面无垃圾、河面无漂浮物、田间无废弃物、庭院无乱堆放”四方面标准,作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工作重点。
环境整治让古镇焕发新颜 图片来源:宁波文明网
余姚市鹿亭乡东南部的中村是个隐藏在大山中的美丽村庄 图片来源:宁波文明网
整治“村容村貌” 提升村内环境 图片来源:宁波文明网
“四无”标准聚焦了当前广大农村环境卫生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整个行动整治有方向、评价有依据、验收有准绳,具有极强的导向性和操作性,推动整治行动顺利开展。
一是全域整治。整治行动面向宁波所有农村(除少数城中村已列入城市品质提升范围),要求所有镇、村全部参与到整治行动中来,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盲区、不剩死角。
魅力人居 图片来源:宁波文明网
小溪晶莹碧透 图片来源:宁波文明网
二是全面提升。推动所有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在现有基础上有一个大的提升。既着眼当前,做好农村垃圾的集中清扫清除,又着眼长远,建立健全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做到“治标”与“治本”同步推进。
三是全民参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能否取得成功,最终取决于群众的参与度。随着整治行动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群众切身感受到了整治行动带来的实际成效,自觉参与到活动中来,干群齐心协力,共同打造美丽农村、创造美好生活。如奉化市开展万名“啄木鸟”行动,发动万名志愿者、万名外来务工人员、万名大妈、万名驴友、万名党员干部、万名学生参与环境整治行动。
农村夜色 图片来源:宁波文明网
美丽田园 图片来源:宁波文明网
四是全力以赴。为了确保整治工作取得成效,市里专门出台了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方案和“四无一机制”工作标准,成立了市、县(市)区、乡镇三级领导小组,并加大考核力度,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检查通过的县(市)区。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有效激发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工作热情和干劲,确保了整治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一是领导力量。整个工作由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牵头,市里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和分管农业副市长任副组长;各县(市)区明确副书记为主要责任人,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主要领导为具体责任人,确保领导力量到位、工作落实到位。
山村秋日遍地红 图片来源:宁波文明网
北仑向日葵花海,犹如一幅油画,让人惊喜 图片来源:宁波文明网
二是地方力量。环境卫生整治的主要责任在基层、重点难点也在基层,通过层层制定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乡镇(街道)、行政村的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有效调动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实现整治工作全面覆盖、全域提升。
三是群众力量。通过完善村规民约、实施网格管理、开展“最洁美村庄”评选等途径,吸引群众参与到整治行动中来,落实门前“三包”,打扫自家庭院,共同维护村庄环境卫生。在“最洁美村庄”推选活动中,共有38万市民群众通过各种途径“点赞”自己心目中的洁美村庄,充分反映了市民群众对农村洁净、洁美的向往和追求。
慈湖全景 图片来源:宁波文明网
乡村农田姹紫嫣红,美不胜收 图片来源:宁波文明网
四是媒体力量。开设专题专栏,大力宣传基层在整治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先进事迹等,积极营造环境卫生“人人有责、广泛参与、你我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发挥“第一聚焦”等媒体监督作用,加大问题曝光力度,做好整改落实情况的跟踪报道,推动问题得到更好落实。
一是工作责任机制。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此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由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负总责,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直接负责,村党组织、村委会具体负责,实现压力层层传导、责任层层落实。
宁波最美乡村—毛岙村 图片来源:宁波文明网
蓝天白云下的毛岙在人物湖面的点缀下,更显生态优美 图片来源:宁波文明网
二是督查考核机制。由市领导和市级相关部门领导分别带队赴各地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情况调研督查,如整治工作领导小组3位市领导分别带队多次对11个县(市)区和园区进行督查、暗访,有力推进了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严格考核办法,全部实施“飞行抽检”,考核结果与奖罚挂钩。如江北区出台《江北区提升农村环境管理工作奖励办法》,以环境论英雄,将农村环境卫生考核与各类评先评优挂钩,与农村工作经费补助挂钩,有力促进了农村环境面貌的改观。
农家庭院美不胜收 图片来源:宁波文明网
美丽新中河 图片来源:宁波文明网
三是社会监督机制。发布“宁波文明网微信公众号”,群众只要发现有环境卫生问题,都可随手拍、随时传,由专业人员做好信息采集、汇总和反馈工作。各县(市)区、乡镇也通过设立各类“公众号”、“微信群”等,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监督,解决农村环境卫生问题点10000多个。如宁海县黄坛镇采取“联村干部+村干部+普通村民”模式,通过手机终端开设“移动摄像头”,实现全天候监管,实现村民群众意识由“要我干净”到“我要干净”的转变。
雨后小村山水如画 图片来源:宁波文明网
滕头村:生态农村 家家都是富裕户 图片来源:宁波文明网
四是长效保洁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运作模式,把环境卫生保洁纳入村规民约,增强农民群众的卫生自律意识,逐步建立健全“一把扫帚扫城乡”环卫保洁机制。目前,全市各地基本建立了“一把扫帚扫城乡”的制度,做到农村环境卫生保洁有专人、有经费、有制度,初步实现了全区域、无死角、长效化保洁,以“环境论英雄”的意识不断巩固,一批洁美村庄、美丽庭院、清爽河道、美丽公路正在宁波大地不断涌现。(宁波文明网综合)
【返回首页】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