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文明
奶奶孙崇华。图片来源:现代金报
儿媳妇孙孝君。图片来源:现代金报
孙女李冰蕾。图片来源:现代金报
5月12日是第106个护士节。在鄞州人民医院有这样一个家庭,奶奶孙崇华、儿媳妇孙孝君、孙女李冰蕾祖孙三代与护士这个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三代护士都是美丽天使。
孙崇华:
我说过儿媳
对她严格要求
婆婆孙崇华退休前是鄞州人民医院大外科护士长,是家族里首名护士。
1964年,孙崇华从护校毕业后分配到鄞州人民医院。工作认真细致,护理技术高,没过几年,便晋升为大外科护士长。
“当时分管整个大外科护士,每天要操心的事很多,几乎没有时间照顾丈夫和儿子的生活起居。”孙崇华说,一天下来忙得脚不沾地,回家只想躺着。
孙崇华的严厉是出了名的,对年轻护士的要求很高。“小从打针台的物品摆放,大到注射技术及服务患者,都必须不断提高。我们工作辛苦,但不能作为工作偷懒的理由。”
经由孙崇华带过的年轻护士们各个技术过硬,后来均成为各自岗位上的中流砥柱,儿媳妇孙孝君就是其中一员干将。
“我说过她,对她严格要求,让她不断提升自我职业素养。”孙崇华说。
孙孝君:
婆婆教会我认真
让我学会坚持
1994年,孙孝君成为了孙崇华的儿媳妇。
孙崇华认为,孙孝君勤奋好学,工作认真负责,对患者有耐心很适合护士这份工作,生活上又很朴素节俭,很适合过日子。于是她把孙孝君介绍给了自己的儿子。
孙孝君沿着婆婆的路,实习结束后留在了鄞州人民医院工作。“谢谢婆婆,是她教会我认真,让我学会坚持。”孙孝君说。
静脉注射、配药发药、临床检查……孙孝君很快掌握了技术。
凭借着勤勉的工作作风,孙孝君晋升至主任护师职称。去年,她又报考了护理研究生,正在努力考研。
“很累!”孙孝君说,双胞胎女儿出生之后,没时间照顾,只能托付给退休在家的妈妈照看。有一次她在杭州进修,大女儿在家不小心将热水瓶打翻了,脚被烫伤,妈妈急匆匆打来电话。电话里听到女儿的哭喊声“妈妈,我要妈妈”,电话这边的孙孝君忍不住泪流满面,但还是硬着心肠对妈妈说,“赶紧用冷水冲,如果不行赶紧抱医院去找医生看。”
这些年,孙孝君觉得她最对不住的就是家人。同时,她也感到很幸运,女儿和丈夫都很支持她的工作。
转眼间,又到护士节。对于孙孝君来说,这是属于她和婆婆及女儿的节日。看着女儿戴上护士的燕尾帽,她内心感慨:“是这个职业让我们拥有了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这将作为我们的家训传承下去。”
李冰蕾:
愿为高尚的
护理事业添砖加瓦
“我即将接过奶奶和妈妈的接力棒,成为一名白衣天使。医路漫漫,接过燕尾帽的那一刻还真是感慨万分。”
昨天,孙孝君的大女儿李冰蕾,给妈妈发了这么一段话。
在李冰蕾眼里,妈妈孙孝君简直就是女超人。“从小到大,妈妈从来就没有参加我的家长会;就是第一次来月经,也是我阿姨管的。”
李冰蕾告诉记者,她和双胞胎妹妹小时候身体特别差,总是生病。有一次,李冰蕾高烧40℃,她哭着要妈妈。看着孙女难受,孙崇华带着她去了医院,让她远远看了孙孝君一眼。
“奶奶当时对我说,‘妈妈忙,你要懂事’。”李冰蕾说,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她就认定护士职业是伟大的。
李冰蕾高考后填报志愿时毅然决定选择了护理专业。
在她心里,成功抢救一名患者,通过自己的努力看着患者康复出院,这是一件太有成就感的事。今年李冰蕾读大三了,她将回到奶奶和妈妈曾经奋斗过的鄞州人民医院实习。
“我知道护士工作很辛苦,但我不怕,护士是伟大的,我想自己能传承下去。”李冰蕾笑着说,她愿意为高尚的护理事业添砖加瓦,用自己的努力传承南丁格尔的精神。
链接
宁大附属医院副院长盛芝仁
荣获中华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称号
金报讯(通讯员 庞赟 记者 贺艳)5月9日上午,中华护理学会庆祝5·12国际护士节暨宣传杰出护理工作者事迹大会在北京召开。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盛芝仁荣获中华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称号,是浙江省两位获奖人之一。今年全国一共有60名护理工作者获此荣誉。
盛芝仁从事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36年,热爱护理事业,创造了很多“第一”。
她在担任宁波市护理质控副主任期间,每年带组参加大市范围护理质控检查,严格公正评价打分,因为成绩突出,2005年被聘任为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成为市内第一个护理副院长。
2007年宁波市新一轮医疗卫生重点学科启动时,她积极申报《护理学》为重点学科,策划了4家医院和一所卫生职校的主攻方向,撰写了申报书,成为国内首个院校联合的市级重点扶持学科。
盛芝仁还担任浙江省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宁波市护理学会理事长、宁波市康复护理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是宁波市护理学科的学术领头人。(现代金报 贺艳)
【返回首页】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