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文明
从18岁生日的成人礼开始,11次献血,总量4300毫升……11月19日,90后象山女孩张丹巧再一次作出动人之举——她填写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表》,成为象山今年第四个器官捐献志愿者。
白皙的皮肤,漂亮的瓜子脸,加上一双热情洋溢的大眼睛。张丹巧是个典型的江南姑娘。可更让人们称道的是姑娘拥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心。一沓鲜红的无偿献血证,记录着她这些年爱的奉献。
张丹巧出生于1992年,18岁那年,她为自己选择了一场特别的成人礼——无偿献血200毫升;2012年,在湖州读大学时,她登记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从此,张丹巧与红十字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献血志愿者、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志愿服务队成员……
对于张丹巧的行为,身边的人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理解。有些是出于关心,有些则带着嘲讽,甚至有人问她为什么一直献血,是不是有瘾?对于这些,张丹巧从不在意,她告诉记者,她最开心的就是发到县献血办给她发来信息,“如果捐献的血液输给了需要的人,血办是会发信息来的,每次收到这样的信息,我就真的很自豪,能开心一整天。”
张丹巧笑着说,自己能在无偿献血这条路上坚持这么久,离不开父亲坚定的支持。
她回忆起自己18岁第一次献血后的情形。“那时候拎着袋子回家,被奶奶发现了。老人家不大能接受献血这件事,又心疼又着急,就打电话给我爸,他不由分说地把我批评了一顿。”她说。如果故事到这里就结束,或许就没了后来的张丹巧,不过好在有反转。
挂了电话后不久,父亲再度来电,态度与刚刚截然相反。“刚才是怕奶奶担心,说给她听的。献血救人是好事,爸爸支持你。”电话那头的鼓励和肯定,更加坚定了她的信心,一坚持就是8年。
在她的爱心感染下,身边的朋友和亲人纷纷加入无偿献血队伍。弟弟张宇威告诉她,等他满18岁了,也要送自己一份这么特别的成人礼。
生活中的张丹巧是个文艺青年,闲暇时喜欢看书、画画。回乡就业以后,她加入了献血志愿服务队,又多了一个新的爱好——做公益,有空她便会参加献血宣传活动,引导热心市民或者为贫困家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这过程中,她结交了一大帮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渐渐萌生出另一个念头,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在征得家人的同意后,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返回首页】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