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文明
▲茹仲明为村民拔除倒睫毛
历时一周的雨雪天气终于结束,但寒冷仍未离我们而去。2月6日,记者来到慈溪市匡堰镇岗墩村,见到了乡村医生茹仲明,他冒着严寒坚持每天带着医疗箱为村民提供诊疗服务,让村民开心地过新年。
冒着严寒
他挨家挨户提供诊疗服务
搓了搓冻得通红的双手,紧了紧罩在外面的白大褂,茹仲明说自己穿得并不少,但山风一吹,他下意识将手里的医疗箱抱在了胸前。茹仲明这天要为几位家庭医生签约对象进行常规上门随访。
虽然天气晴朗,但山中的积雪并未化尽,积在屋顶上有10多厘米厚,室外气温只有零摄氏度。融雪不断从屋顶摔下,发出“啪啪”声。
作为村里的唯一一名乡村医生,茹仲明早就忘了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区别。“村民什么时候有病痛,我就什么时候上班。”茹仲明说完,将听诊器一头往手里焐一焐。
“仲明来了,快进来,外面冷。”岑大妈热情招呼茹仲明进屋,然后拿出了自己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本。茹仲明和村民关系很好,“仲明”成了村民口中的亲切称呼。
“岑大妈,你血压有点高,按时吃药应该没多大问题。”茹仲明帮岑大妈测量完血压后,认真地在病历卡上做记录。
“心跳觉得还是有点快,怎么办?”岑大妈提出了新问题。茹仲明赶忙拿出了听诊器,放到岑大妈胸口前,他将听筒用手再次焐了焐,确保有余温后方才开始听诊。
“没什么问题,按时吃药就可以,血压高引起的。”听完茹仲明解释,岑大妈如释重负。
听说茹仲明开始诊疗,附近的村民纷纷过来,要求茹仲明帮忙看看。就这样,从下午2点开始直至3点,茹仲明为村民一一检查完身体才返回卫生室。
遇到急诊
顾不得喝水帮村民拔倒睫毛
走访完最后一名村民后,茹仲明舔了舔干燥的嘴唇,一小时没喝水,他有些口渴。
“仲明,仲明,快来帮帮我,眼睛里面戳进东西了。”茹仲明刚端起水杯想要喝水时,村里的一位老大爷疾步而来,只见他眼球里充满了血丝,单眼不住往外流眼泪。原来,老大爷的睫毛是倒长的,容易刺入眼中,需要按时拔除睫毛。
茹仲明赶紧放下水杯,安顿老大爷坐到明亮处,他拿起器械小心翼翼地从大爷眼睛中取出掉落的睫毛,然后将剩余一些容易刺入眼球的睫毛一一拔除。
“现在居住在村里的都是留守老人,平时大多数都有个小病小痛。”茹仲明说,岗墩村是慈溪市第一高山村,位于海拔442米的翠屏山脉中,离山下最近的卫生院也有十多公里,而以前村民看病只能乘坐拖拉机和公交车,非常不便。
为了方便村民看病,茹仲明毕业后自愿驻守在这里,这一守就是10多年。
孤独坚守
感冒了没法给自己打针
在工作间隙,茹仲明拿出手机看了看时间。这个手机已经损坏很久,只能接听无法拨出,更无法正常看视频。茹仲明说,一年里自己下山也没几趟,实在没时间去维修。
说话间,茹仲明抽了一下鼻子,他顾不得擦拭,专心填着诊疗报告。
当地村民说,前几天村里下着大雪,村里的王大爷半夜开始痛风。茹仲明一接电话就夹起医疗包,一脚深一脚浅地踩着积雪赶到病人家里,帮助对方止痛。
“兴许就是那天感冒了。”村民说,别人得感冒可以找茹仲明打针,茹仲明自己感冒却没办法给自己打针,因为卫生室里就他一个人。
茹仲明在卫生室里身兼数职,既是医生又是护士,还是按摩理疗师,平时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因为条件限制,茹仲明唯一的娱乐活动就是晚上看一会电视。
“仲明,仲明,再帮我看看这里怎么了?”一阵阵喊声打断了正在伏案工作的茹仲明,他“嗖”的一声迅速站起,拿起医疗包就往外冲。
“过年回家吗?”记者追问了一句。“过年吃个饭就回来,这里的村民需要我。”茹仲明说完,头也不回地向外跑去。记者徐晨冰文/摄
【返回首页】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