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
- "双下沉、两提升"长效机制建设
5月30日—31日,省卫生计生委药政处处长王桢、医政医管处副处长徐飞鸿到余姚市专题调研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省药械采购中心主任孙政、药品采购科科长蔡捷、信息技术科科长李剑峰参加调研。宁波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蒋志云,体改处、规财处、医政与科教处等相关处室负责人,以及余姚市卫计局领导陈亚南、张柏锋、黄胜利、裘燕飞等陪同调研或参加座谈会。
30日下午,在余姚市政府会议中心召开座谈会,黄胜利代表该市医共体管委会办公室汇报了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情况。4家医共体理事长分别就各自医共体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及成效作了简要汇报。
余姚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医改部署,通过组建医共体,在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服务体系、运行机制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实践,取得初步成效。一是集成联动,强化集约管理。积极开展医共体组织机构、党建工作、医疗资源三联动;二是整合联通,强化基层功能。创新推行网格长、组长、科长“三长制”,统筹公共卫生机构、医共体牵头医院技术力量,与基层成员单位实行健康管理、医疗服务、业务培训三联通;三是上下联袂,强化分级诊疗。首推管理清单化,促进转诊规范化,创新联建特色化,实行用药一体化;四是利益联结,强化激励机制。通过支付机制驱动结成“利益共同体”,人员统筹使用形成“管理共同体”,资金合理分配构成“发展共同体”,公共卫生服务下沉建成“健康共同体”。今年1-4月份,该市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263.7万,比去年同期增长21.8%,基层门急诊量占比达67.6%,已连续四个月突破基层就诊率65%的医改目标。
陈亚南就前阶段余姚市医共体建设中“三统一、三统筹、三强化”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创新医共体建设的特色亮点工作进行了介绍,她认为,目前余姚市从认识层面看,全市上下已达成共识;从规定动作看,已基本完成到位;从特色动作看,也有不少创新亮点;从工作成效看,分级诊疗格局已初步构建,但人才流动、配套政策、能力提升以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仍有推进空间。为扎实推进医共体建设工作,余姚市将进一步深化思想共识、进一步做实做细规定动作、进一步加快服务能力提升、进一步强化部门协同发力、进一步创新改革力度。
蒋志云认为,余姚作为宁波市的医共体建设试点市,全市上下很努力,规定动作基本到位,推进工作有力有序。他就前阶段医共体建设工作中遇到的统一法人设置、统筹财政财务管理、医保政策、人事编制、薪酬分配制度、财政补助、家庭医生制度、分级诊疗机制构建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广泛深入交换了意见,并提出了深层次的工作建议。
在认真听取余姚关于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相关汇报后,王桢指出:按照医共体建设的整体设计思路,要实现医共体内人、财、物的充分融合,主体是卫计局和4个医共体,余姚在相关工作方面做出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和创新,值得鼓励与肯定。从责权利角度看,医共体法人登记完成后,要真正使医共体牵头医院有压力、有责任、有动力做好医共体建设工作,4个医共体可以选择探索不同的统一形式;从行政管理层面看,医共体管理部门要真正实行分级管理,切实减少干预,注重加强对医共体医疗卫生服务的监管;从财政补偿机制看,在积极争取政府存量资金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获取增量资金;从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情况看,还是要控总量、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强监管。
最后,结合余姚市医共体建设具体实际,他强调指出:要进一步做实做细医共体建设规定动作,进一步创新亮点予以推进;二是要把握医共体建设工作中的17项核心要素,进一步全面深入推进;三是要排出时间表,先易后难,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协调,共同参与制定医共体各项配套政策,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四是要将医共体建设纳入到整个医改大环境中,与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行动紧密结合起来,突出重点加以推进。
31日,王桢一行先后赴余姚市人民医院陆埠分院、余姚市中医医院凤山街道分院以及余姚市第四人民医院进行实地考察调研。
【返回首页】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