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执法监督
卫监身边故事:老葛二三事
来源:宁波卫生计生委来源:宁波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时间:2018-07-18 10:49     阅读次数:
[ ]【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他土生土长的宁海人,初中后随父母工作迁至江西省玉山县。1976年6月,这位风华正茂的知青下放参加劳动,经历了大地的考量,退去书生稚气,多了一份劳动者的沉着与刚毅。多年的外乡生活愈发拨动着他归乡的心弦。然而1981年,工作分配将他留在了江西玉山县血吸虫防治站工作。面对现实,接受现实,他扎根基层、学习钻研凭借着扎实的基本功、肯吃苦的精神头、敢创新的一股劲多次获县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为的是有朝一日衣锦还乡,为建设家乡贡献一份力。直到1994年,终于返回浙江省宁海县,于当时的防疫站工作。在江西辛苦耕耘的十三年里,收获了爱情、事业、家庭,但他说,“漂泊在异乡就像是没有根的浮萍,我的根始终在生养我的地方,在祖祖辈辈生存的地方,‘回家’的念想从未忘却,月总是故乡明。” 

        二、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宁海位于浙东中部沿海,濒临象山港和三门峡湾,海湾优势明显,古取海静境宁之意,今赋“宁静致远、海纳百川”之意。他便是这海湾真正的“弄潮儿”。1997年夏天这个小小的县城经历了一场浩劫。一整夜,全县海塘毁于一旦,昔日沃土良田,顿成汪洋泽国,桥梁屋宇瞬间化为乌有,受灾的人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宁海县防疫站立即派出应急队伍深入灾区,进行有序的救灾防病工作,他就是当年应急队伍中的一员。不顾闷热裹着防护服对生活饮用水实施消毒处理,确保灾区居民饮用水的卫生安全;不顾辛苦分发漂白精片、消毒液对生活生产区进行广泛的卫生消毒,防止灾后可能出现疫源性疾病;不顾疲倦分发灾后防病手册、预防性药品开展群众的健康教育工作,保障灾后群众身心健康。每天只带着些许干粮和水早出晚归,有时候遇到落难的灾民便毫不吝啬自己的干粮,高强度的工作仅靠一个硬邦邦的干馒头兑水来维持。因为整天穿着闷热的防护服背着沉重的消杀设备,身上有被水泡白的,被重物压红的,有的红的还变紫变青了,但他依旧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作为一名宁海人,他不畏艰险,疏积水通淤泥,重建宁海家园;作为一名党员,他勇立潮头,奔赴灾区最前线,救群众与水火之中;作为一名专业人员,他敢于胜利,背着设备,领分队走一线,消除灾后疾病顾虑。不畏艰险、勇立潮头、敢于胜利正是他的“弄潮”精神。他先后在宁海县防疫站环境卫生科、宣教科工作,荣获“宁海县防疫站个人先进工作者”称号。

        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零二年宁海县防疫站分为宁海县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和宁海县卫生监督所,他于2006年任宁海县卫生监督所综合监督科科长,凭借着雷厉风行、铁腕执法被评为“宁波市2006年度卫生监督执法办案能手”、“宁波市食品安全先进工作者”。于2012年转窗口任负责人,他头发灰白,可是腰杆依旧硬朗、眼神依旧奕奕;他即将步入退休,可是却在一四年至今在窗口任负责人以来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窗口负责人”。

        活到老学到老,与时俱进,与时代接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之前,国家提出“最多跑一次”,他意识到这正是转型升级的机遇,为了让数据代替老百姓跑起来,他不顾快退休的年龄从零学起,背键盘学五笔,从市场监管部门获取所需办理对象信息,做到审批在线上、群众少跑腿;为了让“最多跑一次”发挥真正作用,他利用空余时间,梳理审批事项要求,将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行政许可的流程和所需资料以短信形式精准推送给服务对象,做到创新制度长效化常态化。作为办证窗口,他敢他人之不为、学他人之不会。平日里,他积极参加工会活动,跳大绳、打篮球、拔河,完全看不出已经是快退休的年龄。还总说道,“别看我一大把年纪了,爬山可不比那些小后生差嘞。”结实的身子骨,高山般的志向,流水般的心态,这就是我们所倾佩的不服老的葛科。

        他是宁海人,是宁海的“弄潮儿”,是宁海卫计局的蓝盾铁军,是宁海卫生监督所的领路人。任尔东西南北风,手中的旗帜屹立不倒,像灯塔引领我们探索前进,是后盾支撑我们昂首阔步。

                                   

             

                                       


【返回首页】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