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
- "双下沉、两提升"长效机制建设
近日,晓塘乡黄埠村村民任菊花,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来晓塘卫生院就诊。经过全专科联合门诊章以杰医生详细检查诊治,现已康复。要是在以前遇上这样的情况,任菊花只能到县级医院就诊,光是来回就要花上半天时间。
今年4月,象山县围绕省市关于县域“医共体”建设部署,将5家县级医院、17家乡镇卫生院,整合成三大医疗健康集团,使更多的医疗资源下沉到乡村基层,章以杰医生就是县红十字台胞医院医健集团总院下派到晓塘分院的专家。这样,越来越多像任菊花一样的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要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关键还是在于基层。基层首诊能落实了,这些问题就能大大缓解。”县卫健局副局长吴敏认为。2013年,象山县开始在县域内组建“医联体”,通过与大医院签约等方式,每月下派专家下乡诊疗。不过,这种“联名未联心”的方式,难以满足群众的就诊需求,基层医院缺人缺技术的现状得不到很好改变,人们有病有痛还是习惯往大医院跑。
为此,象山县对症下药,将“医联体”改革提升为“医共体”,实施集团管理、整体运营和全程服务的新模式,建成检验、影像、胸痛、卒中、心电诊断和消毒供应等共享服务中心以及人力资源、财务、医保、公共卫生和信息化管理中心,开展人员使用、资产运营、物资采购、信息化建设、财务管理和绩效考核统一管理。
有关专家分析,象山县的“医共体”建设,让县乡卫生医疗机构成为“一家人”,人员使用成为“一盘棋”,财务管理成为“一本账”,打通了机构“围墙”,贯通了服务“链条”,提升了县域特别是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
仅今年6月份,3家医疗健康集团共下派专家61名,出诊246人次,基层门诊就诊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11%左右。“不止是专家下沉,现在我们通过‘云诊室’、影像中心和‘医共体’微信群等渠道,把目前相对较固定的医疗资源格局联通起来,形成合理布局,努力让百姓在家门口也能够看好病。”吴敏说。
在落实基层首诊方面,象山县率先在石浦、西周、贤庠、爵溪、定塘、鹤浦、大徐等分院开设全专科联合门诊。同时,推进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规范临检、病理、影像远程会诊等服务流程,推动形成“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模式。
【返回首页】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