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下沉、两提升"长效机制建设
我市积极探索“市级医院+县域医共体”共建模式,推进妇幼健康服务体系提档升级
来源:宁波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来源:宁波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0-01-20 09:42      阅读次数:
[ ]【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近日,2020年全国妇幼健康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陈月芳就2019年宁波妇幼健康工作在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赢得与会人员的好评。

    在2019年浙江省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新形势下,我市积极探索“市级医院+县域医共体”共建模式,以专科联盟、健康联盟等多种形式,促进妇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19年全市户籍人口孕产妇0死亡,婴儿死亡率为1.34‰,主要核心指标创近六年新低。

    市妇幼保健院作为国家级母婴安全优质服务单位,牵头建立区域产儿科专科联盟。2019年,市妇幼保健院选派了20多名妇产科、儿科、妇幼保健专家下沉到区、县(市)妇幼保健机构。各医共体牵头医院统一协调医共体内妇产科、儿科、妇幼保健等相关专家精准下沉,并加强业务培训指导,促进区域间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均衡发展,让百姓在家门口也能看到名医。

    各区县(市)还根据自己的特色、强项,成立辖区内的健康联盟,形成龙头带动、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管理同质的妇幼健康服务新机制,如宁海县成立了妇幼健康联盟。

    为让县域医共体内的妇幼保健医生减少信息录入时间,集中精力开展健康咨询指导,我市建立妇幼健康一体化信息平台,整合全市全员人口、妇幼电子监测、母子健康手册(包括预防接种)和12356/12320健康服务热线等资源。如新增产妇和新生儿产时信息平均录入时间从3分钟减少到1分钟,同时实现了宁波市分娩数据自动实时上传省分娩信息平台、婚姻登记数据自动提醒、统计数据自动上报等功能。

    同时,我市构建以市县两级妇幼专家为指导、乡镇街道妇幼保健队伍为骨干、村社区卫生计生员为网底的四级妇幼健康服务网络队伍,推进医共体内孕产妇、儿童保健服务与医疗服务有机结合。

    在政策保障方面,我市制定印发了《宁波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加强医共体妇幼健康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性质定位和职能任务不能变。全市25个县域医共体的成员单位均按规定接受妇幼保健机构的业务指导。

    此外,随着妇幼健康事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对儿童健康的关注,我市率先在浙江省内开展了儿童早期发展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儿童低体重、生长迟缓、肥胖、贫血等指标均低于全省水平。新生儿死亡率从2011年的2.71‰下降到2018年的1.33‰,婴儿死亡率从2011年的4.34‰下降到2019年的1.34‰ 。反应儿童健康水平的关键指标一直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不断改善。

【返回首页】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