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控现场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荆门迎来第七个零!宁波疾控工作模式在荆楚大地显成效
  • 阅读:
  • 时间:2020-03-11 09:03
  • 来源:宁波市疾控中心
  • 来源:宁波市疾控中心
  • 根据荆门发布的消息,截止3月9日24时,湖北荆门市已经连续7天确诊病例零报告了,这也是宁波市援助湖北荆门的疾控队到达第16天了,荆门疫情趋势明显好转并稳定,总体进入低水平发病期。

    “浙江疾控团队在荆门疫情防控最关键的时刻到来,给予了我们技术帮扶和工作信心,大家齐心协力,才有今天的成果,这七个零来之不易,我们期望一直保持下去”,荆门市的同行感慨的说。

    宁波市援荆门疾控队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他们秉持守护健康的初心,勇担战胜病毒的使命,向火线“逆行”,展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宁波疾控精神,砥砺初心展本色,抗疫一线显担当,在他们工作的半个多月来,他们将宁波的工作经验、工作模式带到荆门,今天让我们去了解他们。

    一、抽丝剥茧细推敲,基于大数据“自由碰撞”的宁波模式显成效

    流行病学调查是公共卫生人员的基本功,他们要根据疫情报告的线索,对大量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通过火眼金睛,抽丝剥茧,寻找关键信息,从海量的数据中分辨出任何细微的差异及关联,因此其常常被称为公共卫生的“侦察兵”。在流行病学调查的溯源方面,宁波市疾控与公安部门联动,建立了一套快速有效的基于大数据“自由碰撞”病例溯源工作模式,这一模式,在宁波市新冠肺炎病例溯源时就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援助荆门的疫情战斗中,宁波市援荆门疾控队同样将这一工作模式带到荆门,助力荆门市快速锁定传染源。

    二、严密防控无死角,基于极速反应的“快离快消”宁波模式筑牢市民“安全屋”

    消杀病毒可能存在的每个场所,让病毒无处可躲,为市民打造生活的“安全屋”是援荆疾控团队的工作目标之一。在宁波,确诊病例一旦发现并及时收治后,疾控系统会将病例信息进行快速流转,及时传递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立即组织人员上门开展消杀,进行终末消毒,这种快速反应的“快离快消”模式无论从信息传递及现场操作来讲,都是高效的防控疾病的刹手锏,为彻底切断疾病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初步了解疫情防控总体态势的基础上,根据浙江省援荆总指挥部部署安排,宁波疾控团队结合荆门市疫情防控任务,明确工作流程及职责分工,用这种快速反应的“快离快消”宁波模式,完成了病例家庭的终末消毒工作。同时他们也指导民众开展日常居家消毒,实现科学、规范、安全消毒,让民众生活的场所没有病毒的污染,阻断接触传播,让居住地成为“安全屋”。

    三、培养防控生力军,基于现场实践“干中学”的宁波培训模式为荆门打造一支带不走的防疫铁军

    在来荆门之前,如何定位支援、如何做到帮忙不添乱带动大家一起干,将扎实的防控技术和有效的宁波模式留在荆门一直是宁波援荆门疾控队考虑的头等大事。宁波市援荆门疾控队扎根基层,走访社区,深入医疗机构,现场查看及深入交流,了解其所需,为其主动送技术上门。在深入摸底的基础上,提出打造一支技术更为牢靠的本地队伍的工作思路。与以往完全替代的支援工作模式不同,他们抛弃纯理论带教,采用现场实践“干中学”的宁波现场流行病学培训模式,注重在工作的每个环节的帮、扶、带,为荆门市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防疫铁军。并通过实践中现场示教、集中培训、微信咨询等多种形式,完善培训内容,提升人员综合专业素养,截止3月8日,他们与浙江疾控团队、荆门市疾控团队一起,走访各类单位及确诊病例家庭达143个,共培训各类人员353人。

    四、实验室里的“神捕手”,基于“3+X”人员配备的宁波检测模式让病例确诊更加快、稳、准

    实验室检测在病例的确诊中至关重要,往往发挥一锤定音的效果,因此,也是疫情防控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宁波援荆门疾控队实验室检测队员在到达驻地后,第一时间与全体实验室人员进行沟通,探讨最优化的工作模式,将宁波市疾控实验室在人员配备上采用的“3+X”模式引入当地实验室,按照岗位工龄,以老中青搭配3人一班为核心进行排班,留1-2人作为机动队员,这种人员配备,提高了工作效率,也降低了队员们疲劳感,可以为打持久战的做好准备。在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判断上,严格执行集体讨论,组长判读的模式,确保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快、稳、准”。在整个疾控检验团队的集体努力下,迅速实现了病例及疑似病例的“应检尽检”,并且可以做到标本的“当日送当日检”。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更是检验 “疾控卫士”初心和担当的大考,短短半月,宁波援荆门疾控队以螺丝钉的精神,扎根基层,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宁波疾控的工作经验,不畏艰险、无私奉献,将宁波模式带到湖北,助力湖北疫情防控,践行疾控使命,体现疾控担当,为全市市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