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问题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浙江省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
  • 阅读:
  • 时间:2020-03-03 09:19
  • 来源:宁波市疾控中心
  • 来源:宁波市疾控中心
  • 重要通知

    2日上午,省委书记车俊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我省下一步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

    会议决定我省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等级从原来的一级调整为二级。

    知识点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可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等四级响应。







    特别重大突发公卫事件包括


    (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

    (3)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

    (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

    (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

    (6)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

    (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不同等级响应的区别


    Ⅰ级和Ⅱ级都是省政府层面的应急响应,都要成立省应急指挥部,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结合本省实际来组织协调本省行政辖区内的应急处置工作;后者则是在省政府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各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至于Ⅲ级和Ⅳ级应急响应,则分别是市政府和县(市、区)政府层面启动的应急响应,可根据情况请求省级有关部门进行支持。

    关键问题

    问:调整前后防控策略有什么不同?
    答:调整响应级别后,各项防控措施更加科学精准,按照科学防控、分区分级、精准施策的原则,以县域为单元明确不同风险等级,采取差异化的防控策略,并及时进行动态调整。
    对疫情风险较低的地区,实施“外防输入”策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对中风险的地区,实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策略,尽快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对风险较高的地区,实施“内防扩散、外防输出、严格管控”策略,根据疫情态势逐步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问:当前疫情形势和防控要求是什么?
    答:尽管浙江省应急响应级别进行了下调,但是还需要注意几点内容:

    一是全国正处于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阶段

    二是复工复产导致的人口流动性增加,给疫情防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疫情仍可能发生反复;

    三是新冠肺炎病毒是新的病毒,我们对它的认识还不足,就目前情况看,病毒传染力强,并且无症状的感染者也具有一定传染性,这些都给防控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所以,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各项防控措施一定要落细落实,千万不能有麻痹大意或者松懈的思想。
    问:调整后公众应当注意什么?
    答:不同级别的应急响应,区别主要体现在不同层级政府的职责定位,对于公众而言,不管实行哪一级应急响应,自我防护都是预防新冠肺炎和其他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随着各项限制性措施的逐步解除,人群流动恢复常态,暴露于传染源的机会大大增加,必须加强自我防护。
    居民个人要继续保持防范意识,减少社会交流活动,减少不必要的人群聚集;家庭及办公场所要勤通风;出行时佩戴口罩,尤其是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时;要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