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 改革动态
保留一定比例现场号源,全面落实老年医疗服务优待政策……我市加快解决老年人就医中运用智能技术困难
来源:市卫生健康委来源:宁波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1-01-26 10:17      阅读次数:
[ ]【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近日,宁波市卫生健康委发出加快解决老年人就医中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通知,针对老人在预约、挂号、配药等环节遇到的困难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办法,帮助老年人在智能化时代跨越就医过程中的“数字鸿沟”。

    宁波多家医院都有自助轮椅取用处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人160.9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6.2%,其中70岁以上老年人71.4万、80岁以上老年人22.3万。老年人口多、高龄老人多,意味着医疗服务需求的大量增加。来自全市公立医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老年人门诊量2367.9万人次,占总门诊量的33.61%。

    为方便老年人就医,宁波市卫生健康委向各区(县、市)卫生健康局、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发出通知,要求加快解决老年人在就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各医疗卫生机构要保留纸质等老年人已经熟悉或习惯的传统服务方式,不得将“健康码”作为人员通行的唯一凭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应该在入口处增设无健康码绿色通道,配备人员帮助老年人查询健康码、协助手工填写完成流行病学史调查。

    医疗卫生机构要提供电话、窗口、诊间、自助机、网站、手机等多种预约挂号方式,开放电话预约疫苗通道。完善传统服务方式,保留挂号、收费、打印检查检验报告、问询等人工服务窗口,保留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高峰时段增加窗口数量,满足老年人就诊需要。

    全面落实老年医疗服务优待政策,对老年人看病就医实行优先照顾,开通绿色通道,在挂号、收费、取药、住院等窗口明显位置设置“老年人优先”标志。

    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人工挂号收费窗口的老年人优先窗口

    此外,市卫生健康委还要求各医疗卫生机构推广智慧健康服务,倡导老年人通过云医院平台、电话、亲友协助等方式,获取网上就医、居家护理、药品配送等服务;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家庭医生作用,实施老年智慧健康管理,对高龄、独居、失能半失能和计生特殊家庭老人等重点人群开展基本健康状况动态监控;积极推介“医后付”模式,探索实施子女与老年人共享模式,老年人就诊取药后由子女代替付款;开展“智慧助老”行动,鼓励熟悉智能技术运用的老年人帮扶身边有需要的老年人,开展银龄互助活动。

【返回首页】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