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控现场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实拍“病毒侦探”工作日常,疾控中心24小时待命展开消杀
  • 阅读:
  • 时间:2021-12-10 16:58
  • 来源:镇海区疾控中心
  • 来源:宁波市疾控中心
  • 有市民担心,自己所在小区出现确诊病例,是否会增加感染风险。其实,发现确诊病例后,疾控部门会对他们的居所进行严格的彻底消毒,并且督促指导社区和物业做好日常预防性消毒工作,与病例有关的密切接触者送指定场所医学观察。

    12月8日,记者跟随其中一个消毒组前往临江小区一确诊病例家中,直击确诊患者家中彻底消毒过程。5人组成的消毒小队在区疾控中心集中,准备防护物资,配备消毒用溶液。负责消杀工作的每位疾控人员都穿戴好眼罩、医用防护口罩、手套、水鞋等全副武装,每次消杀工作的开展还都需要背负药物加机器,总重量在15公斤以上,是个名副其实的体力活。

    来到确诊病例的家中后,疾控工作人员需要先进行采样工作,采样工作结束后,消杀工作马上开展。工作人员背着十几斤重的过氧乙酸配置的空气消毒液,随着背后机器“嗡嗡嗡”地响起,一股刺鼻的气味开始在空气中弥漫,而整个消毒过程往往要持续一小时以上。门把手、电灯开关等不容易喷洒消毒的表面,则进行擦拭消毒。

    消杀工作结束后,工作人员需要从头到脚衣物表面喷洒上消毒水后,要按步骤小心翼翼地脱下防护物。“先脱哪个,后脱哪个,脱防护服比穿防护服更讲究逻辑。”区疾控中心祝宏宇说。脱下防护服后,穿着单衣的疾控人员的脸上都留下了深深的勒痕。“因为我们不知道一天要去几个地方,几点出发。我们的工作模式是24小时随时待命,只要接到通知人就需要立刻到岗。”祝宏宇说。

    像这样的外出消杀,祝宏宇与同事有时一天就要做好几次。近期,省、市和各区县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24小时待命,每天都要出动进行消杀工作。最多的一次,一天就跑了三四个地点,消杀对象包括确诊患者住所、集中医学观察点等场所。每次消杀至少要两三个小时,防护服里闷热,即使在冬夜,连续消杀两个小时以上,疾控人员厚厚的防护服还是经常会被汗水浸透。

    站在离病毒最近的地方,祝宏宇和同事们却心无恐惧。“我们都经过了严格的培训,对非常熟悉规范的操作流程,只要做好严格清洁消毒等措施,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目前,省、市和各区县的疾控人力已不断支援补充,“我们并不是孤军战斗,请市民朋友放心,我们有信心打赢这场战役。也请大家减少走动,用实际行动支持我们疾控人员和广大医护人员。”祝宏宇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