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榜样力量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这个“战场”距离病毒只有2毫米
  • 阅读:
  • 时间:2021-12-13 10:59
  • 来源:宁波市疾控中心
  • 来源:宁波市疾控中心
  • 2021年12月13日凌晨5点,东方已破晓。实验室灯火通明、一夜无眠。镇海突发本土新冠疫情后,他们已经连续奋战8个昼夜。

    2毫米,是两层乳胶手套的厚度,也是实验室工作人员被允许与病毒管间接接触的最短距离。自12月6日检测第一批样本开始,中心先后抽调60余名工作人员,分成收样、检测等小组,24小时连续不间歇工作。

    他们不惧危险,与病毒“亲密”接触;他们忘我工作,只为打赢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遭遇战。

    收样--

    进入实验室检测的第一步,是快速准确出检测结果的前提。

    消毒、开箱、核对、整理,挑出不合格样本,将合格样本按特定要求排序扫码,所有工作不能出现丝毫差错。


    由于样本送抵时间不确定,收样人员需要24小时待命。“样本未到、人要先到”,收样人员张文红说。


    “要到一批样本,我去收样”。疫情发生以来,这是收样工作组与家人最经常的一句对话。

    他们经常半夜赶到实验室,快速换上隔离服,消毒、排序、编码、录入……一直到所有样本接收完毕,才能休息。

    12月11日,隔离点样本送达的时候已是凌晨01:36,整理完毕凌晨02:47,这些天他们几乎天天如此……

    检测--

    新冠病毒实验室,是密闭负压实验室,工作环境标准高、操作流程要求严。病毒核酸检测一个批次至少要3个小时,中途不能离开,对检测人员的生理和心理都是很大考验。但是为了节省检测时间,尽快出检测结果,检测人员一干就是2-3个批次,中间尽可能不换岗。


    “穿上防护服,很多人会闷气,长时间工作,极易出现晕厥。”实验室每次必须进两个人以上,除了工作原因,安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量因素。

    “最高兴的,就是检测结果为阴性长时间、高强度工作状态下,看到这样的检测结果,总是让他们满怀喜悦、干劲十足。

    12月13日凌晨,听到镇海区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的消息,很多人喜极而泣,感觉再多的辛苦都值得了。


    转战--

    为了减少样本中转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因素,提高样本检测的时效性、第一时间出检测结果,中心首次将核酸检测车投入实战。

    病毒所所长倪红霞带领新入职的95后清华大学研究生毛洋,从市级医院抽调人手,依托核酸检测车,在位于镇海区的宁波市康宁医院,建立新冠病毒检测流动实验室。

    在这个流动方舱里,他们克服空间小、条件受限等不利因素,紧张工作、连续奋战,努力为一线治疗单位和镇海区全员核酸检测提供服务。

    疫情就是命令,抗疫就是战斗!

    一切为了抗疫,一切为了胜利。我们竭尽全力,这是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体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责任,更是荣光。

    我们坚信,曙光就在眼前,战疫必定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