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
- 改革动态
设置村卫生室11个,构建形成“20分钟医疗服务圈”;将乡村医生纳入东陈乡基层治理大联村行动成员,实行紧密管理模式;将荣誉向村卫生室倾斜,多名乡村医生获得省市县荣誉......近年来,象山县东陈乡卫生院紧扣农村医疗卫生网底建设,围绕“稳定队伍、完善机制、拓展内涵”定向发力,持续推动村级卫生服务高质量发展。
完善机制 让发展有动能
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农村居民就近看病就医和疾病防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象山县东陈乡卫生院结合行政村调整和服务人口数,在人员、业务、药品、绩效、财务、信息化等六个方面对村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共设置村卫生室11个(16个行政村),构建形成“20分钟医疗服务圈”,为村民就医带来便利。
为了拉近乡村医生与村民的距离,更好地开展工作,卫生院将16名基层医生(其中乡村医生7人)纳入东陈乡基层治理大联村行动成员,定期参加联村会议,参与村集体发展规划,在疫情防控指导、核酸采样点设置、卫生村创建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乡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保障农村居民健康的重要力量。为了让乡村医生在工作中更有获得感,卫生院将荣誉向村卫生室倾斜,多名乡村医生获得省市县荣誉。其中,孙武宁医生获评三星级家庭医生、宁波好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
擦亮底色 让服务有内涵
在基本医疗服务精准化方面,象山县东陈乡卫生院建立以村卫生室为主体,巡回医疗、远程医疗等定点、定期、定时服务覆盖为补充的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日常诊疗和危重病人应急处理和转诊,拓展上门诊疗和中医药适宜技术等特色服务。患者可以在村卫生室通过云诊室平台连线上级医院专家远程就诊,也可通过中医专科医生上门巡诊和智慧云中药房,享受到送药上门的医疗服务新模式。2021年,村卫生室门诊人次占比达68.6%。
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特色化方面,东陈乡卫生院将乡村医生纳入责任医生团队,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慢性病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项目尽可能交由乡村医生承担。新冠疫情以来,村卫生室不能接种“十大症状”患者,门诊量骤减,乡村医生就主动承担起基层疫情防控哨点监测和“五包一”网格管理工作,为居家隔离人员提供健康宣教、上门送药等服务。
做强保障 让队伍有依靠
在落实工作待遇方面,象山县财政每年给予纳入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基础补助2万元/家,医疗业务收入全额返还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服务数量和质量考核发放,202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达26.37元/服务人口,乡村医生年均收入达6万元以上。
属地政府负责村卫生室建设和改造,县财政以奖代补,水、电、网络等日常运行经费由乡村二级补助,医疗废物全县统筹处置、一体监管。鼓励村卫生室购买医疗责任强制险,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保费由县财政承担50%。对纳入一体化管理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乡村医生,县财政分给予50%补偿,另外,在落实养老政策上也有一定程度倾斜,让乡村医生工作更有动力。
象山县东陈乡卫生院院长马力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夯实基层卫生网底建设,积极探索村卫生室发展模式,鼓励年轻医生定期到村卫生室坐诊,拓展巡回医疗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努力使辖区百姓能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医疗健康服务。
【返回首页】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