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公告
  • 媒体报道
中国宁波网 :医疗系统一批年轻的医务人员冲在抗疫第一线
来源:中国宁波网来源:宁波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3-01-05 10:58      阅读次数:
[ ]【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1.jpg

    奋战在一线的“90后”医护人员。(陈敏 摄)

    近来,医疗系统一批年轻的医务人员冲在抗疫第一线,他们选择离患者更近,用行动书写战“疫”一代的担当。在北仑区人民医院,参加抗疫的医务人员中有近一半是“90后”“95后”。

    不后悔,选择与病毒正面交锋

    “李医生,你快过来看看,这位婆婆呼吸急促,已经呕吐好几次了。”

    “好。”北仑区人民医院(浙大一院北仑分院)急诊内科医生李伟权快步上前查看病人体征,一边向家属询问老人既往的病史。

    “初步考虑是感染引起的酮症酸中毒。”得知老人有20多年的糖尿病史,李伟权更坚定了自己的判断,“输注小剂量的胰岛素,同时启动心、肾功能监护……”

    等安排好手头的病人,李伟权看了眼时间,10点28分,距离下班时间已经过去了2个多小时了,“得赶紧回去眯一会儿,不然下午上班吃不消。”

    “这已经是伟权坚守在岗位上的第十天了。”急诊科主任梁金斌说,“别看伟权才毕业没几年,但是做事稳重,从不轻易诉苦!前几天他上班发烧,也不跟我们说,是同事发现他精神不振,颜面泛红才知道!”

    “多一个人上班,就能多抢救几个病人,也能帮同事们分担些压力。”发烧第二天,李伟权就顶着39℃的高烧投入工作,进入紧张的工作状态后,他忘记了高烧带来的酸痛感和昏胀感,尽管一天下来,嗓子不知道是说哑了还是红肿引起的嘶哑,但他仍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急诊人时刻保持冲锋的状态,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把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

    自2021年回到北仑工作,回家看望父母成了他一年中最期盼的事。“已经有半年没回家了,最近工作忙,也没顾得上和他们打个电话。”

    三次“脱岗”的“天选打工人”

    目前,在北仑区人民医院住院部十一东病区里收治着大量重症肺炎老年患者。1994年出生的医生倪卓晖承担着救治任务。病区里的老爷爷、老奶奶都喜欢称呼他为“小倪医生”。

    别看“小倪医生”很年轻,这已经是他第三次“脱岗”参与新冠阳性患者的收治工作。他曾在2020年年初进入医院感染隔离病区救治新冠患者,也曾在2022年年初光荣地成为医院新冠患者救治后备病区团队的一员,是正面“刚”过新冠病毒的人。

    随着新冠感染高峰的到来,“小倪医生”所在病区收治的患者越来越多,患者的平均年龄不断增大,救治的难度与强度不断升级。病区43张床没两天就收满了,病人多加上病人病情随时变化,值班医生基本上一夜没法合眼。而值班24小时后,到次日的12点左右才能下班休整。就算是普通的日班,一个8小时日班下来经常是没时间喝一口水,吃一口饭。但是倪卓晖从来不喊累,他说:“科室的前辈们都咬牙坚持着,更别说我这个年轻人了。”“小倪医生”目前还“阴着”,他笑称“自己是天选打工人”“每天上班才对得起这个称号”。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次,小倪的爷爷、父母纷纷中招,爷爷更是高烧不退。对于身处异地的他来说,不能陪伴在旁,难免有些心急如焚。但他说,老家应该也有像他们一样的医护人员坚守着,胜利会来的。

    “我还年轻,夜班或备班我先上”

    在“战疫”最吃紧的当下,急诊科已成为新冠病毒感染救治的前沿阵地,承担急危重患者的救治。面对与日俱增的诊疗需求,外科医生也挺进到第一线支援。北仑区人民医院急诊外科医生韩博丞又是一天忙碌,在抢救室和内科医生协同作战。

    韩博丞是一名“95后”医生。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以来,越来越多的感染患者涌入医院,身边的同事一个个地倒下,韩博丞也“阳了”。可发烧39℃的他依旧坚持在岗位上,在完成日常外科工作的同时,还帮助其他内科的同事。“大家都很累,我还年轻,有夜班或备班的话我先上。”

    在韩博丞看来,现在正是攻坚克难的“决战”时刻,急诊全体兄弟姐妹们克服一切困难,团结一心,没有一个人、一件事“掉链子”。更让韩博丞觉得幸运的是,新婚燕尔的妻子默默地照料好了家里的一切,让他心无旁骛地投入战斗。

    急诊外科负责人马瑞说,韩博丞是目前科里最年轻的“90后”医生之一,肯吃苦,执行力强,在2022年初北仑新冠疫情期间主动请缨封控区核酸采样10余天;这次在科室同事相继“阳了”的情况下,他高烧仍坚持上夜班,总说自己还能坚持,不想给科里增加困难。正是因为有韩博丞这样坚持“轻伤不下火线”的医生,保证了急诊抢救工作安全、有序地开展。 记者 陈敏 通讯员 仑一医

    来源:中国宁波网  1月4日   

【返回首页】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