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监测预警
随着防疫政策调整及天气转暖,不少网友重新开始了出境游的准备,相关搜索热度达到三年来峰值。
宁波疾控提醒市民,一些国内罕见的传染病在国外仍有流行,比如登革热、疟疾等,而且这些疾病的传播媒介多是不起眼却很危险的“致命杀手”——蚊子。
因此,市民们在出境前一定要关注目的地相关传染病流行现状,在境外游玩时请做好防护措施。
01
登革热
登革热是我国大陆报告的病例数仅次于疟疾的境外输入性传染病,病原体为登革病毒,主要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
登革热发病率最近几十年在全球大幅度上升,目前主要在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等多个国家呈地方性流行。
研究估计,每年约有3.9亿例登革热感染,其中9600万出现不同严重程度的临床症状,如发热,伴严重头痛、肌肉和关节痛,以及出疹等。
症状通常在被感染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叮咬后4-10天出现,持续2-7天。严重者可发展为登革热出血热,导致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02
疟疾
疟疾是我国大陆报告的病例数最多的境外输入性传染病,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传染病,通过按蚊叮咬传播。
疟疾的症状主要有发热、头痛和寒战,通常会在受被感染疟原虫的蚊子叮咬后10-15天发病,如果不能及早发现并给予适当的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器官并发症甚至死亡。
非洲和东南亚是疟疾高度流行区,前往这些国家前,请了解目的地的疟疾流行状况,携带必要的防护药具,做好个人防护准备。
03
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虫媒传染病。
它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已在亚洲、非洲、欧洲以及美洲的60多个国家得到确认,其中亚洲和美洲是受基孔肯雅热影响最重的地区。
患者通常在被感染基孔肯亚雅病毒的蚊子叮咬后4-8天发病,症状为突然发热,伴有严重的关节痛,关节痛通常持续几天,但也可能持续很长时间,甚至几年。
目前为止,没有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治疗办法,也尚无可预防的疫苗。
04
黄热病
黄热病是一种由黄热病毒引起,经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地区流行。
症状包括发热、头痛、黄疸、肌肉疼痛、恶心、呕吐和乏力,一小部分感染病毒的患者会出现严重症状,如黄疸(皮肤和眼睛发黄,“黄热病”的病名便由此而来),尿色深以及腹痛并伴有呕吐等,甚至死亡。
除了经蚊传播的疾病,
还需要注意下面这个疾病
猴痘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与天花病毒是“近亲”。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猴痘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他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
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亦可在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通过飞沫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病毒还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
2022年5月以来,猴痘首次在欧洲、美洲等既往非流行国家发生持续传播,以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为主(约占96%),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
截至目前,我国台湾地区报告3例病例、香港特别行政区报告1例病例,内地报告1例病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
防护措施请记牢
关键时刻能救命
出境前
1.了解目的地国家疫情信息。
2.如需接种相关疫苗,可前往宁波国际旅行保健中心。
3.提前准备好预防药物及驱蚊剂。
旅途中
注意个人卫生:
1.前去农场、市场参观游玩应注意防护,勤洗手。
2.不食用生的或者没有煮熟的奶制品或者肉类。
3.避免直接接触染病动物及动物的排泄物。
做好着装防护:户外工作或旅行建议穿着浅色长袖上衣、长裤、帽子,减少皮肤外露。裸露皮肤可涂抹含避蚊胺(DEET)的驱蚊剂,减少蚊虫叮咬机会。
入境后
入境时,主动配合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做好入境检疫工作,有发热、皮疹等症状应主动申报。
回国后,市民应注意自我健康监测,若出现发热、头痛、肌肉骨骼痛、皮疹等不适症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境外旅居史。若有疑问,可致电宁波市疾控中心0574-87680042进行咨询。
【返回首页】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