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级
甬计生协〔2023〕9号
关于印发《宁波市计划生育协会202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区(县、市)计生协:
现将《宁波市计划生育协会2023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贯彻落实,认真安排2023年工作,确保全年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宁波市计划生育协会
2023年3月14日
宁波市计划生育协会2023年工作要点
202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宁波“打造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的重要一年。宁波市各级计生协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计生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市委优化生育政策决策部署,围绕促进人口发展、生育支持和家庭建设,深入推进落实“六项重点任务”提质增效,深化计生协改革和建设,为助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夯实健康基础、打造“甬有善育”等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贡献计生协的力量。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着力强化理论武装,团结带领各级计生协组织和广大会员,切实把思想和力量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统一到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和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上来。“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入开展调研,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有针对性地找准切入点,落实好计生协“六项任务”。加强网站、微信、视频号、抖音号等自媒体建设,积极开展正面典型宣传,讲好协会故事,扩大协会影响力。组织动员各地学好用好《计生协会员群众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手册》,团结引领会员群众学懂弄通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二、持续加强新型婚育文化建设
加强群众婚恋观家庭观引导,提倡尊重生育的社会价值,构建适龄婚育、文明婚育、优生优育、性别平等、责任共担的新时代婚育文化。在前期课题调研基础上,针对“结婚成本过高”“女性养育负担重”“社会性宣传不够”等问题施策,培育开展1-2个“改革婚嫁习俗”“鼓励共担育儿责任”示范试点,助力推动优化生育支持政策营造生育友好社会环境。以倡导新型婚育文化为主题,在全市组织开展“5.29”宣传活动。加强新型婚育文化宣传作品和阵地建设,指导各区(县、市)至少建成2个项目点。适时召开全市新型婚育文化建设推进会。
三、深入开展生育支持服务
高要求高标准实施好中国计生协托育服务社会监督示范项目,组建社会监督员队伍,培育第三方评价组织,研究制定托育服务社会监督评价办法,形成科学合理的社会评价指标,探索打造以社会评价为特色的托育服务社会监督体系。深入实施“向日葵亲子计划”,推动“亲子小屋”乡镇(街道)全覆盖,加快构建“以优生优育指导中心为龙头、亲子小屋为依托、专业团队为支撑”的计生协优生优育指导服务网络体系,争创1-2家国家级优生优育指导中心和亲子小屋项目示范点。
四、做优做强青春健康教育服务
探索完善宁波结对式师资督导办法,加强师资培养选拔认证,举办星级师资评选活动,抓好师资储备梯队建设,推动建设一流师资团队。开展师资实训基地建设,完善青春健康人生技能培训模式,培育助教及观察员队伍,组织市级俱乐部“回头看”评估,不断提高青春健康教育基地示范引领作用。全年开展PLA培训及讲座活动不少于3000场次、培训目标人群不少于12万人次。
五、全方位实施小棉袄暖心行动
聚焦重点人群重点需求,着力提升健康关怀、就医陪同、精神慰藉等全方位、精准化帮扶。完善“暖心家园+驿站”建设服务指南,构建更加便捷的“5+N”暖心服务圈,力争新增暖心家园(驿站)60家,新创国家级、市级暖心家园项目示范点3家。加强生活照料项目绩效评估,推动综合保险无感式赔付服务全覆盖。完善“四必到”结对机制,优化重点人群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救助和就医服务。探索“云上圆梦”,持续打造“小棉袄圆梦微心愿”公益品牌。
六、着力打造家庭健康“五有”品牌
做实做细家庭健康“五有服务”,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为载体,结合项目化推动,组建家庭健康社群,开发全生命周期全人群家庭健康知识库,推进“健康知识进万家”活动。围绕提升家庭成员幸福感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促进服务,打造具有宁波辨识度的,可感可视可及的“五有服务”金名片。加快家庭健康指导员队伍建设,推广使用家庭健康指导员培训教材,强化师资培训,力争全市新培育200名以上家庭健康指导员。推动家庭健康服务中心阵地覆盖,培育2个市级项目点。组织开展健康家庭评估工作。
七、加快推进综合改革强基赋能
进一步加强新时期计生协工作,推进综合改革,健全工作协同机制。抓好1-2个区(县、市)开展若干乡、村级计生协更名试点工作,推动基层组织进一步转职能优机制强服务。指导县级计生协“新三定”和换届。开展村(社区)计生协星级评估,推选第二批五星级协会。参与群团数字化综合应用平台建设,探索构建服务应用场景。适时举办乡级以上计生协人员培训班。
八、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推动各地计生协主动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服务乡村振兴。突出生育支持、婚育新风、家庭健康等主题,组织开展新修订的村规民约、自治章程的宣传落实,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准确把握疫情防控新要求,指导落实家庭和个人责任,筑牢疫情防控家庭防线。鼓励各地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助学、助农、助医等帮扶项目,为群众纾难解困。
【返回首页】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