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战群团
12月21日
第十五届“宁波市十大杰出青年”
名单正式公布
宁波市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
重症党支部书记 王婳
光荣上榜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
“小身材大能量”的青年才俊
王婳
副主任医师
女,中共党员
1982年11月出生
曾获首届华美服务之星、宁波市担当作为好支书等荣誉
为生命坚守
她在临床一线护佑健康
重症医学科(ICU)被喻为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宁波市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是首批国家级重症康复专培基地,先后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国家级巾帼文明岗、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等称号。从普通医生到科室副主任,王婳已在这个“离死神最近”的地方,坚守了17年。
在她看来,ICU医生是医院里的“特种兵”,需要经过各学科长期系统培训,才能第一时间对病情作出准确判断,在最短时间选择最佳治疗方案;但更重要的,是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顽强的意志力。“危重病人是要‘守’的,瞬息万变的病情全靠医护人员留心观察,不能有一秒钟懈怠。”在王婳的职业生涯中,搬张凳子、在患者床边一坐一整夜是常态,惊心动魄、挑战生理极限的抢救更是时时发生。
王婳说:“我们拼尽全力,其实大多数昏迷中的患者都感受不到,对于他们来说,救治过程或许只是一个长长的梦。但他们苏醒后的一抹笑容、一个惊讶的表情,都是对我们最好的回应!”
这些年,王婳和同事们创下了全市许多“第一”的纪录:开展第一台ECMO治疗,救治第一例禽流感患者,实施第一次床旁重症康复治疗……由她带领的“111急救团队”已抢救院内心脏骤停患者800余人次,院内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高达65.86%,高于国内平均水平。
与病毒赛跑
她在战疫一线书写担当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重症支部书记,王婳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全院首创“清廉讲堂、五心清廉工作法”,使清廉医风深入人心;推出“党员积分制”,鼓励党员同志在比学赶超中拼搏进取。她所在的党支部连续3年被评为医院五星级支部,获评宁波市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抗疫三年,王婳先后三次主动请缨,协助其他定点医院筹建隔离病房及支援ICU,救治危重患者,两次担任隔离病房临时党支部书记和医疗组组长。临床诊疗工作之外,她还要负责联络各方工作,有时一天要接200多个电话,还有各个联系群不断冒出来的“红点”提醒,最忙的时候曾三天三夜不眠不休。
回忆那三年,让王婳印象最深的,是隔离病房24名党员齐聚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的那一刻,“宣誓的声音响彻整个楼层,洪亮又坚定,24颗心紧紧贴在一起,让我突然就有了直面一切危险和未知的勇气!”
向梦想奔跑
她在科研一线创新攻坚
尽管工作繁忙,但王婳一直不忘提升自我。
2017年,她取得硕士研究生学位,2020年又考取了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为了不耽误工作,她往往是连续24小时值班后,坐火车赶往外地学习,回宁波后来不及去家里放行李,又开始夜班生活。
她在科研方面更是硕果累累,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核心期刊及SCI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主编及参编著作7本,获得发明专利及其他专利4项,主持及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4项。对王婳的科研项目稍作了解,就可以发现,她的出发点都是为患者减轻病痛、提高治愈率。例如,为了更好地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变化,她研究如何使用床旁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TCCD)来动态监测脑血流及颅内压情况;为了减少重症术后患者、高出血患者血液净化时的出血风险,她研究引入枸橼酸抗凝技术;为了重症肺炎患者的痰液引流通畅,她发明了自动化吸痰装置,并将研究成果写成论文发表……
17年行医路,一直与死神角力,王婳说:生命之托,不可辜负,我必须时刻全力以赴!
【返回首页】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