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豆是蛋白质含量最丰富的植物食品,比禽畜肉类、鱼虾类还高,而且其蛋白质组成与人体需求接近,属于优质蛋白质,可满足素食者对蛋白质的日常需求。此外,大豆还富含其他有益健康的成分,比如钙、钾、大豆低聚糖、大豆异黄酮、大豆卵磷脂及大豆甾醇等,可用来替代一部分红肉,有助预防心血管疾病、延长寿命。
豆类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大豆,包括黄豆、青豆和黑豆,蛋白质(35%~40%)和脂肪(15%~20%)含量较高,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对少(20%~30%),俗称“蛋白豆”;另一类是杂豆,包括绿豆、红豆、芸豆、豌豆、鹰嘴豆等,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20%~30%)和少量脂肪(约1%),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达到55%~65%,俗称“淀粉豆”。
食用大豆需注意以下四点:一要种类丰富。为了避免品类单一,可以将不同的豆制品分别安排在早中晚食用。比如今天早上喝豆浆或吃豆腐脑,明天中午吃白菜炖豆腐或香菜炒豆腐皮,后天晚上吃黄豆芽等。二要巧妙搭配。大豆含较多赖氨酸,谷类蛋白质中缺乏这种氨基酸,二者搭配食用,可发挥蛋白质互补作用,显著提高营养水平。蒸馒头或擀面条时,可用大豆粉和面粉混合制作。三要注意烹饪方法。大豆加工成豆浆或豆腐后,消化率会大大提高,比单吃整粒煮熟的大豆营养价值高。四是对于素食者而言,每天不仅应足量摄入大豆及其制品(全素人群每天50~80克,蛋奶素人群每天25~60克),还要摄入5~10克发酵豆制品,如纳豆、腐乳、豆豉等,以补充维生素B12。
杂豆是粮,应该天天吃,杂豆高淀粉、低脂肪,可当主食吃,其中的B族维生素含量比谷类高,又富含钙、磷、铁、钾、镁等矿物质,营养非常丰富。此外,杂豆的升糖指数(GI)普遍在50以下,属于低GI食物,消化速度缓慢,很“顶饱”,特别适合减肥者和糖尿病患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每天摄入谷类食物200~300克,其中包括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
综上所述,多吃豆类确实有很多好处,但也要注意适量,避免过量食用导致的消化不良、胀气、腹胀、腹痛等一些潜在的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