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病信息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2025年1月份健康防病提示
  • 阅读:
  • 时间:2024-12-27 15:58
  • 来源: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来源:宁波市疾控中心
  • 冬至刚过,数九寒天如期到来,1月份也进入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又喜迎元旦、春节假期,走亲访友、外出旅游加大了人员的流动性,从而使呼吸道疾病的传播风险增加;假期聚餐增加了食源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宁波市疾控温馨提示,广大市民要做好个人防护,注意防范呼吸道、肠道传染病,假期里莫忘把控好饮食节奏,避免暴饮暴食,平稳过渡双节。

    一、做好个人防护,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1月份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和流行季节,随着寒假的临近,学校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风险逐步缓解,但春节假期,人们走亲访友,外出旅游,聚餐聚会活动增多,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呼吸道疾病的传播风险,假期前后人群大规模流动和聚集可能加速呼吸道疾病的传播。广大市民要提高个人防范意识,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

    健康提示

    1.注意防寒保暖。近期天气寒冷,市民首先需要做到防寒保暖,注意添加衣服,外出时做好保暖措施。

    2.做好个人防护。勤洗手,常通风,咳嗽或打喷嚏时注意遮挡口鼻,在人群密集、空气流通不畅的场所或交通工具上建议科学佩戴口罩。

    3.做好自我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咳嗽或咽痛等呼吸道症状,建议尽量居家休息,注意隔离,减少传染给他人的机会。若病情进行性加重,要及时就医。

    4.接种疫苗。对有疫苗预防的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水痘等建议及时接种疫苗。

    5.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增强身体免疫力。

    二、春节假期聚餐多,应注意食源性疾病

    新春佳节将至,人员流动加大,亲友聚餐机会增多。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共享美食,少不了大鱼大肉,这也给我们的胃肠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同时1月也是宁波市民喜食贝壳类小海鲜的季节,但这类产品有自身富集性,携带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而生食、半生食的食用方式,不能完全有效消除病原细菌。希望市民在新春佳节期间,应注意饮食卫生,谨防食源性疾病。

    健康提示

    1. 避免暴饮暴食。应遵循“食不过饱”的原则,最好每餐七分饱。对肥胖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患者、老年人和儿童等尤应注意。

    2. 保持规律进餐。尽量维持和日常一样的进食节律和时间,不宜过于随性地进餐,尽量每日三餐或少量多餐的原则。

    3. 尽量做到少饮酒、不饮酒。尤其不能饮用高度烈性酒。如果饮酒,可以选用低度的果酒。老年人以及患有肥胖症,血糖、血脂、血压、血尿酸等控制不理想的慢性疾病患者,尽量不饮酒。

    4. 避免过于刺激的食物或者烹调方法。饮食尽量保持清淡,避免进食过多的油腻、高盐、刺激性食物,如油炸油煎食品、腌制熏制食物、过于辛辣刺激等。

    5.生熟分开、烧熟煮透。烹饪、制作食品时做到生熟食品分开加工。案板、刀具、器皿要生熟分开使用,避免生食上携带的病菌污染熟食。食物要彻底煮熟,不要生吃贝壳类小海水产品。一旦出现食源性疾病症状者,要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三、注意用气安全,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又称煤气中毒)是指人吸入过量一氧化碳后产生中毒现象,一氧化碳中毒的早期表现主要是:剧烈头痛、头晕、心慌、面部潮红、口唇呈现樱桃红色、全身乏力、恶心、呕吐、嗜睡、意识模糊、视物不清、感觉迟钝、幻觉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危及生命。1月气温较低,取暖的需求较大,门窗紧闭,是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发时节。

    健康提示

    1.增强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如使用煤炉、炭火等方式取暖,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期检修燃气、煤气等灶具,及早规避风险。

    2.做好车内通风。汽车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时,发动机汽油燃烧不充分,会产生较多的一氧化碳。不要躺在门窗紧闭、开着空调的汽车内睡觉。

    3.提高急救能力。若发生疑似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立即关闭煤气、燃气等设施设备,开窗通风。并将中毒者转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处。注意保暖,尽快拨打120电话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