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疫接种
  • 文字:
    保护视力色:
    流行性腮腺炎免疫接种
  • 阅读:
  • 时间:2024-07-22 10:02
  • 来源: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来源:宁波市疾控中心
  • 疾病概况

    流行性腮腺炎(mumps,简称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并可侵犯各种腺体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流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4~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好发于冬、春季,在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集中的地方易暴发流行。

    传染源

    人是腮腺炎病毒唯一的宿主。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腮腺炎病毒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能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妊娠早期可经胎盘传至胚胎导致胎儿发育畸形。

    潜伏期

    潜伏期一般为2~4周,平均潜伏期约为16~18天。

    传染期

    腮腺肿大前2天至肿大后9天时间内具有传染性,发病前2天到发病后4天传染性最强。隐形感染者可具有传染性,病例传染期较长,甚至在临床症状恢复时仍有一定传染性,给儿童集中的机构内暴发疫情控制带来挑战。

    易感人群

    人群对腮腺炎病毒普遍易感。自然感染后一般可获较持久的免疫力,再次感染极为罕见。

    免疫策略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应用腮腺炎单价疫苗。2008年将含腮腺炎成分的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18~24月龄儿童常规接种1剂次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MR)。2020年6月起,中国开始实施2剂次MMR常规免疫程序,分别于8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

    免疫程序

    MMR分别于8月龄、18月龄接种1剂。

    浙江省在国家免疫规划基础上开展初三MMR加强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