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
- 他山之石
省委“新春第一会”召开后,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各单位坚持把学习好、领会好、落实好会议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以更高站位、更广视野、更大格局认真谋划推进卫生健康领域“三支队伍”建设的方法和路径,努力为推动省域卫生健康现代化走前列作示范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健康浙江”开辟了“‘三支队伍’建设”专栏,陆续刊发部分市、县卫生健康委(局)和部分省、市、县三级公立医院如何结合自身特点,牢固树立“大人才观”,找准打造卫生健康人才高地切入点和努力方向的做法。
今天一起来看长兴县卫生健康局的做法~
农村基层医疗人才队伍是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支撑”。省委召开“新春第一会”后,长兴县卫生健康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着眼破解县域农村医疗人才“总量偏少、结构不优、能力不强、服务不佳”短板,持续推动深化改革,创新实践“兴源、立专、强能、激力”的全周期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系统重塑基层卫生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为基层健康网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实软实力,将有关做法在今年世界卫生大会主题边会上做全球推介。
一
畅通渠道“进”,确保基层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立足基层需求,拓宽招引渠道,打好“定向培养”“中级进编”“县招乡用”组合拳,精准招引、有效集聚卫生健康优秀人才,推动全县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服务站“一站一名大学生村医”全覆盖。强化政策支持,联合县委人才办、编办、人社局等部门在卫生人才引进上开通最便捷通道、提供最大化政策供给,实施定期核编、动态调整编制计划数,统一健共体内总院与分院间职称评定比例,建立与健共体相适应的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出台针对不同层次人才的购房、安家、租房、工作性津贴、科研奖励等各项补助政策,以机制优化筑好“暖心巢”,吸引“金凤凰”。
二
创造机会“学”,促进卫生人才快成长、有专长
建立基层人才常态化培训机制,分层分类开办基层定向培养生能力提升、中医适宜技术提升等各类培训班,推动在岗基层医生培训全覆盖、长效化。实施卫生人才培养系列工程,深化拓展与省内外名校名院合作,联合浙江大学实施“飞鹰计划”青年骨干人才高级研修项目,遴选业务骨干以“名师+名医”组合教学模式,进行为期2年的全脱产教学,提升卫生人才的临床技术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联合浙大有关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等省内外名院实施“雄鹰计划”后备学科带头人进修项目,每年选派20名左右骨干人才跟师学科专家,储备学科带头人梯队人才;联合浙江中医药大学实施“杏林工程”中医人才培养项目,开设“中医师承班”培养基层中医人才,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才专业能力,让基层群众更方便地看上好医生。
三
创设平台“用”,推动人才效能出实绩、见实效
依托健联体、健共体平台优势,畅通省、市、县、乡、村交流合作渠道,优化省级专家下沉模式,实施“县聘乡用 乡管县育”改革,有力促进健联体、健共体间学科上下联动、人员交流互动、能力共同提升。创新网格化健康管理新模式,建设网格化健康管理新平台,将健共体总院下沉基层专科医生作为签约医生,组建“全专融合型”服务团队,在基层医疗机构巡回开展各类服务培训,助力基层全科医生专科能力跃升,当好基层健康“守门人”,提高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
【返回首页】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