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公告
  • 通知公告
宁波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4年法治宁波(法治政府)工作总结
来源:市卫生健康委来源:宁波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5-01-21 13:12      阅读次数:
[ ]【关闭窗口】保护视力色:

    宁波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到卫生健康工作全过程、全领域、全人员。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紧扣民生关切,答好法治建设“六张答卷”,切实筑牢法治之基、彰显法治之力、厚积法治之势,不断擦亮卫生健康现代化示范引领的法治底色,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和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贡献宁波卫健坚实力量。2024年,《深化医疗纠纷“宁波解法” 构建行业治理组合拳》被省委依法治省办评选为浙江省县乡法治政府建设“最佳实践”项目,《宁波打造卫生健康领域法治重点城市建设样板》被提名“浙江卫生健康年度十大有影响力事件”,《今日浙江》刊登《打造卫生健康法治城市的先行探索》介绍宁波做法,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健康工作交流》专刊介绍宁波卫生健康法治建设工作,《健康报》刊发宁波市卫生健康委主要领导署名文章介绍宁波立法工作。

    一、坚持一体贯通,加强党的建设

    一是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到卫生健康法治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将法治建设重要事项按管理权限纳入党组织专题议事范围。

    二是压紧压实法治工作责任。切实履行推进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党领导法治建设工作机制,立法建议草案、重大涉法事项皆审议后报送或办理。

    二、坚持问题导向,增加制度供给

    一是推动地方立法解决民生难题。提出高品质立法建议,并推动立法建议加快转化为事业发展动力。2024年推动出台3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宁波市母婴设施建设与管理办法》《宁波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和全国首部市级层面的《宁波市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条例》已经施行。

    二是完善卫生健康地方标准体系。2024年出台了全国首个未来社区类《未来社区智慧健康站建设与服务规范》等市级地方标准。吸纳《医疗纠纷自愿协商解决规范》等34个项目进入标准项目培育库,形成“地方标准领航、团体标准支撑、培育项目蓄力”的培育梯队。

    三是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聚焦制约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紧扣中心工作释放法治效能,打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攻坚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精准切入,通过立法、执法和守法助力打造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护航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坚持审慎监管,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打造智慧执法“宁波模式”。实现执法记录全过程留痕和可追溯管理,借助智慧监管场景对医疗机构、宾馆酒店、游泳场所等发布预警,开展视频人工智能“千里眼”远程“无感检查”。  

    二是强化综合监管“送法服务”。推行“预约式”行政指导服务,医疗机构可使用“浙江省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依法执业合规平台”提出“体检”需求。推行“三书同达”,一体送达涉企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合规建议书、信用修复告知书,破解“一罚了之”痛点。

    三是迭代升级卫健政务服务。深化服务增值化改革,从“最多跑一次”到“跑零次”,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2024年我市办理卫生健康行政许可9.4万件,“一网通办”率保持在95%以上、即办率达95%,被宁波电台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四、坚持一院一品,建强法治医院

    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院。推动法治建设融入现代医院管理、医疗质量安全、医患权益保障等,前置审查重大涉法事务,如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现合同审批智能化,推动法治覆盖医院运营管理全流程。

    二是打造法治特色品牌。宁波市“一院一品”建设已显成效,初步形成“惠民利民”等10个品牌的法治医院建设矩阵,如李惠利医院实现智慧医疗与法治保障深度融合、市第二医院纵深推进卫健标准化战略、市中医院推行“法律查房”,充分展现法治的引领作用。

    三是坚持纠纷源头治理。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全市医疗机构依托“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自查自律系统”开展自查。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揭牌成立“宁波市全域医疗纠纷共享法庭”,与市法学会联合设立医疗法律咨询服务点。

    五、坚持多元联动,提升法治素养

    一是构建普法立体格局。严格执行普法责任制,一体推进普法教育与党内学习,在“国家宪法日”等关键节点开展宣传,推动“八五”普法工作落地见效。今年开展法治专题学习50余次,“职业病防治法”宣传月成效被通报表扬,宪法日普法活动信息被法治宁波公众号采用。

    二是打造普法拳头产品。开展卫生健康“法治能力提升月”专题活动,依托新媒体以视频直播形式进行培训,邀请行政争议解决专家、合法性审查专家等,为全市卫生健康系统327名工作者开展6次法治培训,有效提升法治素养。

    三是强化普法阵地建设。推广线上学法平台,以海曙区卫生健康局打造的“E学习”新媒体普法阵地为典型,推广掌上学法,累计登录 42.82万人次。用好医疗机构门急诊楼电子屏、滚动屏、宣传栏等载体,以精细“算法”推动精准普法。

    六、坚持质效并举,强化审查力度

    一是深化行政合法性审查。出台《宁波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加强行政合法性审查工作的通知》,制定审查事项目录清单,强调审查程序和审查时限,做到应审尽审。完善审查衔接机制,涉市场主体事项须先后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合法性审查。

    二是壮大法治人才队伍。打造以法审部门为主体、吸收外聘律师参与的专业队伍,重点在纠治违反法律法规、超越部门权限、有违公平竞争原则等易发问题上发力,当好行政决策参谋助手。今年仅委机关就新增3名公职律师。

    三是强化行政争议应对责任。推行诉讼复议全流程管理,建立与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构的多渠道联系机制,提升答辩举证、出庭应诉、履行判决的水平。我市卫健系统行政机关负责人100%出庭应诉。

【返回首页】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