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次大雨过后,小蘑菇们又在探头探脑了。能吃吗?好吃吗?怎么吃?民间颇有一些“教你辨别毒蘑菇”的方法,然而并没有科学依据。它们不但不能帮你大饱口福,轻信并实践了这些方法,可能会出现中毒,严重的甚至致命。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毒蘑菇的常见误区吧
一、颜色与外观的误导
1、鲜艳蘑菇有毒,颜色普通蘑菇无毒
不能简单根据颜色来区别蘑菇是否有毒,比如颜色鲜艳的褶孔牛肝菌、鸡油菌可食用,而白毒伞(致命鹅膏)是白色的,灰白色的灰花纹鹅膏是毒蘑菇,颜色都很普通。
2、表面粗糙、突起,菌柄有环或有菌托的是有毒的蘑菇。
错!鹅膏属是伞菌中有毒种类最为集中的类群,它们的识别特征是“头上戴帽(菌帽),腰间季裙(菌环),脚上穿靴(菌托)”,有菌托和菌环,菌盖上往往有鳞片,也就是说,按照“有菌托、菌环和鳞片的蘑菇有毒”的鉴别标准,可以避开包括白毒伞在内的一大波毒蘑菇。但是,这条标准的适用范围非常狭窄,不能外推到形态高度多样化的整个蘑菇界,更不能引申为“没有这些特征的蘑菇就是无毒的”。
很多毒蘑菇并没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如亚稀褶红菇没有菌托、菌环和鳞片,颜色也很朴素,误食会导致溶血症状,严重时可能因器官衰竭致死。
二、生长环境的错误判断
长在潮湿处或家禽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
错!干净的树下一样可以长毒蘑菇,比如鹅膏、口蘑、红菇中一些有毒种类也可以生长在松林中。
三、对虫蚁取食的误判
1、有虫的蘑菇没有毒。
错!许多剧毒的鹅膏成熟后同样会生蛆、生虫。
2、被虫吃过的蘑菇没有毒。
豹斑鹅膏、致命白毒伞等剧毒蘑菇常被鼻涕虫取食,毒素对昆虫无害,但对人体有害。
更有很多人觉得,不管是不是毒蘑菇,只要做熟了,煮久点就没有毒了。
错!毒蘑菇毒素(如鹅膏毒肽)、毒性稳定且耐热,蒸煮2小时仍具毒性,一般烹调方法根本无法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