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进风采
在城市的网格里,有这样一群人:带着温度敲门,倾听那些未曾说出口的脆弱;记住每个家庭的特殊纪念日,悄悄送去一束花、一顿爱心餐;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奔波代办手续,陪孤独的孩子写作业、过生日……
她们,是计生特殊家庭最熟悉的“家人”。用日复一日的“敲门行动”,将网格织成了兜住希望与慰藉的“暖心网”。今天,让我们跟随一位这样的“贴心人”——镇海区蛟川街道五里牌社区人口家庭协会秘书长周文,看她是如何“以脚步为笔”,在计生特殊家庭的心田绘就一幅幅“暖心画卷”。
【开篇· 一个寻常工作日的剪影】
五里牌社区。
一位身着 “橙心相伴” 橙色马甲的身影,提着装满心理测评工具的布袋,步伐沉稳地穿行在楼宇间。
身旁,是区计生协派来的心理咨询师方红华老师。她们低声商量着当天的走访路线。
她叫周文,是社区的网格员,更是人口家庭协会秘书长。
她的工作,就是用无数次的“敲门”,将冰冷的社区网格,一针一线织成兜住特殊家庭希望与温暖的“暖心网”。
【“社区秘籍”:一本写满牵挂的笔记本】
在周文手里,有本翻得有些卷边的笔记本,堪称 “社区秘籍”。里面密密麻麻记着的,不是数据,而是心结与期盼:
童师傅家:儿子病逝后,老两口被悲伤吞噬,长期闭门不出,家中只剩压抑的寂静。
周阿姨:腿脚不便,出门如同“跋涉”,渴望着定期的探望和一句暖心的问候。
这些至关重要的信息,没有捷径——全靠她每周雷打不动的“敲门行动”,一步步走出来,一句句听出来。
【“情感铺垫”:敲开紧闭的心门需要多久?】
当“橙心相伴”心理援助项目启动,周文第一时间想到了童师傅家。但深重的伤痛,无法速愈。
提前数月,周文开始了细致的“情感铺垫”:
她一次次上门,不聊伤痛,只聊生活——说说社区广场舞的新曲子,试图用欢快的节奏驱散一丝阴霾。
她分享自己的点滴,用真诚的陪伴传递温度。
每一次轻声的交流,都像在老人紧闭的心门上轻轻叩击。 数月坚持,信任的种子悄然萌芽,心扉终于为帮助敞开了一条缝。
【“无声守护”,专业帮扶里的生活温度】
心理辅导那天,设在童师傅家中。为了缓解紧张,周文默默做起了 “细心守护者”。心理咨询师方红华专注引导时,她悄悄调好空调温度,确保室内舒适。轻手轻脚放上润喉糖在茶几,担心老人倾诉久了嗓子不适。当老人忍不住落泪,她只是轻轻拍抚肩膀,传递无声的支持。这一刻,专业心理干预的严谨,与网格员生活化的关怀完美交融,像一束光,终于照进了那个被悲伤笼罩已久的角落。
【“脚步为笔”:网格之上绘就的是人心】
周文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行走、敲门、倾听、记录和那些细微却精准的关怀。
她将 “网格化管理” 这个看似冰冷的制度概念,用脚步丈量,用真心浸润,赋予了它生命的温度。
那些厚厚的笔记,那些被敲开的心门,那些无声的守护……最终汇聚成一条温暖的星河,为特殊家庭的前路点亮微光,让身处黑暗的人们,也能看见希望的曙光。
在五里牌社区,周文用“橙心”践行的,是“以人民为中心”最生动的注脚。
【返回首页】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