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9月1日,宁波市疾控中心组织召开HIV分子传播网络重点簇现场调查专家研讨会,重点围绕CRF55_01B等亚型簇的传播特征、溯源关键技术及未成年人HIV感染防控开展深入研讨。会议系统总结了分子网络推断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合的实践进展,评估了基于HIV分子序列与行为学大数据在高风险人群发现和精准干预中的实施效果。来自省、市、县三级疾控中心流行病学专家和市、县两级公安部门的专家1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省艾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潘晓红,协会副会长、省疾控中心艾防所所长柴程良,专委会主任委员、宁波市疾控中心书记徐红等出席会议。
徐红书记系统回顾了专委会自成立以来在区域传播簇动态监测与预警方面的系列工作,重点讲述了2025年宁波市基于分子网络与多源异构数据的HIV传播链溯源实践。会议中,专家以CRF55_01B亚型簇为典型案例,剖析其流行病学传播机制和溯源方向,并就未成年人群体感染特征和干预策略开展了专题研讨。
与会专家指出,应对重点传播群体,需要建立“病毒溯源—行为干预—依法防控”三方面的治理措施:通过分析病毒变异轨迹、还原高风险行为、建立传播动态模型,找出关键传播节点;加强医疗与公安部门的协作,依法对故意传播病毒的行为进行处理;柴程良所长指出,HIV防控工作要优化社区主动筛查和源头追踪的联动机制,提高流调的准确性和证据的可靠性。公安专家也从司法取证和危害评估的角度,对涉案案件的立案标准及证据收集提供了专业建议。
潘晓红常务副会长在总结中强调,我们要在现有的病毒传播路径调查方法基础上,更多地加入多种来源的数据,并合理运用智能分析工具,进一步加强社区的筛查和管理工作。可以结合已有的实际案例和经验,努力打造一个从“发现病例、追踪源头、采取措施到评估效果”的全流程闭环,真正建立起一套适合我们国家的HIV感染溯源标准流程。
本次研讨会从方法学整合与治理协同层面,为推动HIV精准防控提供了前瞻性方向。专委会将系统梳理专家建议,深化分子传播网络分析技术标准化建设,优化医警协同数据共享与案例研判机制,持续推进我省艾滋病防控向数据驱动、智能决策的高阶阶段发展。